1949年,广东一护士被接到北京任职工作

2022/10/26 来源:不详

年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隔不久后,广东东北部的南雄县县委却接到了一项来自中央的特殊命令,医院的一位名为曾碧漪的护士护送入京。

到了北京之后,毛主席也是第一时间就将她请进了中南海,两人握着手,纷纷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一位普通护士为何会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这位叫做曾碧漪的女子究竟与毛主席有什么关系呢?

与兄革命,与夫宣言

曾碧漪,年出生于广东南雄,原名曾昭慈,是我国革命早期一位著名的女性。

年,曾碧漪考进了广州甲种工业学校,她虽身为女子,革命之心却比男子还要浓烈。

早年间还想与哥哥一同报考黄埔军校,只不过当时黄埔军校不招女生,于是她只得跑到学校去蹭课。

周总理、恽代英等人都曾在课堂里看到过这个有趣的女子,后来省港大罢工兴起的时候,曾碧漪更是与哥哥一同参加了革命。

所谓的香港大罢工,其实是为了支援上海人民进行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也正因如此两兄妹才得以结识爱国青年古柏,三人志趣相投,便一起组织革命活动,共同策划学生游行,时间一长三人就结下了真挚的情谊,尤其是曾碧漪,非常地崇拜古柏。

然而频繁的爱国运动,也将这三个年轻人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学生运动初步达到目的后,组织上为了保证三人安全,决定将他们送到不同的地方去避避风头,古柏前往乌县领导当地农民武装,而曾家兄妹则是被派到了广东南雄老家,主要任务是动员家乡人民共同参与到革命中来。

直到年局势产生变化,三人才得以再次相见,当时古柏已经成为县委书记,而曾家兄妹也成为了革命骨干,就连毛主席都很重视他们,还主动促成了古柏和曾碧漪的姻缘。

当时曾碧漪因为领导南雄农民武装起义失败,遭反动派围剿,被迫撤离,恰好途经江西乌县,而兄妹很快也得知了古柏在这里的消息。

由于曾碧漪身份敏感,所以她哥哥先去与古柏相见,后来才将曾碧漪接了过去,计划很完备,却不想在接人过程中徒生了波折。

曾碧漪貌美,在接送途中被一位土匪给盯上了,接送战士为了保证曾碧漪安全只得抬出古柏名号,说这是古柏未婚妻,土匪果然退却,可这个借口却在当地越传越远,甚至最后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得知了这件事思考了一番说道,

“这里的封建势力还很顽固,到处可见包办婚姻,你们新式恋爱就很好嘛,不如做个宣传,鼓励妇女解放自己,参与革命。”

古柏与曾碧漪本就互有好感,此番窗户纸被捅破后,也很快走到了一起,索性在婚前写了一份《结婚宣言》,抄写后贴在了当地各村镇的街道上,在当地引起了一片轰动。

只见《结婚宣言》中如此写道:我们与革命途中结成伴侣,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反对包办婚姻、拐卖妇女、一夫多妻,主张男女平等、自由结婚。

毛主席的第1位女秘书

古柏与曾碧漪结婚不久,就都被调到了毛主席身边,曾碧漪更是成为了毛主席第1位女秘书。

当时的革命条件极为艰苦,毛主席白日忙于工作,便只得在夜间抽空读书,这时曾碧漪与一众警卫员往往是要陪同在侧的,偶尔会参与讨论,但更重要的是将毛主席的想法和经验总结记载下来。

可是在当时的革命年代,连纸都成为稀缺物品,没有纸,曾碧漪就无法抄写。

有一次有一个紧急电报被送来,曾碧漪找不到纸、无法抄写,就只能写在衣服上,再把衣服交到了毛主席面前。

最后还是毛主席翻出了几本书,让她把书中的空白页裁下来才缓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配合毛主席做调查、转战军旅

不过虽然给毛主席当秘书的时候,曾碧漪比较年轻,但是他的工作却完成得很好,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寻乌调查》。

当时毛主席想要对乌县的田野进行一番调查,但是队伍中有文化背景又能抽出时间来的人不是很多,因此曾碧漪就接手了这个工作。

为了能够替毛主席搞清楚当地的实际情况,曾碧漪与调查组其他成员一起走遍了全县7个区21个行业,一直跑了20多天,这才在年时写下了《寻乌调查》报告,为毛主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毛主席当时所做的一系列调查中,寻乌调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其意义也不同凡响,不仅让我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方中小城市的城中百态,同时也为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其中蕴藏的独特调研思想与方法,更是让这次调查成为了毛主席农村调查的经典案例之一。

在这次调查过后,毛主席也慢慢地发现曾碧漪很有能力,因此决定给她更大的舞台,将她与丈夫古柏一同调入新四军,让他们在前委地区工作,主要负责电报接收、破译密码等工作。

悲剧性的命运

然而革命是不得不流血牺牲的,而这份牺牲对于曾碧漪来说,显得尤为残酷。

我们在前面也提到了,曾碧漪参与革命,其实是受到了她哥哥的影响,而他哥哥更一度是她的骄傲。

26岁的时候,她的哥哥就已经成为中共南雄特支副书记,在后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诱杀了县团防局长。

正面战场上,他更是率领多名赤卫队战士与国民党正面厮杀,可以说这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奈何当时的革命形势实在过于恶劣,哥哥最终牺牲于安远县,这给予了曾碧漪沉重打击。

然而敌人的凶残并没有吓退曾碧漪,反而让她的革命意志愈发浓烈,在前委工作期间,她负责的是情报工作,所以他们始终要跟在部队左右,不仅要时刻注意向部队汇报敌人状况,还得自发酌情参与战斗,考虑突围路线。

可以说这是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在第3次反围剿途中,她就曾因为被航空炸弹袭击而陷入昏迷之中。

但是越是艰苦越是要坚持,哥哥的遗愿与丈夫的支撑,鞭策着曾碧漪不断地前行。

而古柏与曾碧漪曾经也有过几个孩子,只不过后来由于前线战事吃紧,两人都要忙于革命,没有时间照料,就只得将孩子寄在了老乡家里。

之后在被组织安排留在苏区,照顾瞿秋白等受伤人员后,曾碧漪等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四处搜集食物和药品,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曾碧漪的双腿严重浮肿,在一次收集工作过程中不幸滚落山崖,最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好在此时敌人并不知道她的底细,因此并没有对她进行严刑拷问,但即便如此,她也直到年才被释放出来。

从“魔窟”脱身之后,曾碧漪第一时间就回到了组织,而就在她准备和丈夫古柏汇合的时候,却意外得知了丈夫的死讯,这对于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要知道古柏去世那年仅仅29岁,属实令人惋惜。

为了给丈夫报仇,也为了继承哥哥的遗志,曾碧漪亲自给毛主席写信,希望返回部队作战,毛主席看到信件后也是心中动容,同意了她的请求。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封信件最后被国民党缴获,以至于敌人再次前往曾碧漪所在的学校准备将她逮捕,恰巧当时曾碧漪不在学校,这才逃过一劫。

最终,曾碧漪进入广东地下组织,医院从事护士工作,一直到年毛主席召她入京。

谈话

毛主席与他当年的秘书曾碧漪在中南海重逢,这距离他们当年离别已经过去十几年了。

看着曾碧漪脸上满是风霜,毛主席的心中也平白增添了许多愁闷,在得知曾碧漪与孩子们失散后,毛主席也一直在安慰开导她。

看到曾碧漪的情绪慢慢稳定之后,毛主席走入房间里拿出了一个信封交给了她,曾碧漪打开后才发现,这赫然是毛主席给古柏写下的题词,只见上面写道,

“吾有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死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知道毛主席还惦念着自己牺牲的丈夫,曾碧漪不禁又落下了泪水,在谈话结束的时候,毛主席还特意叮嘱曾碧漪,一定要到江西去将孩子找回来。

毛主席还表示可以让在江西工作的同志帮她一起找,也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后来曾碧漪顺利找回了自己的一个孩子。

在此之后,毛主席又亲自将曾碧漪安排到了北京工作,陆续让她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地方工作学习。

会议上重逢,沉冤昭雪

年,毛主席与曾碧漪在某中央会议上再度重逢,会议间隙中,毛主席特意找到曾碧漪,问了这么一句话,

“杀害古柏的凶手抓到了吗?”

曾碧漪听到这个问题后,叹了口气摇摇头道,“还没有消息”。

毛主席听到这个答案后,心里也不好受,古柏作为烈士牺牲了,凶手却逍遥法外,这怎么可以呢?

念及此处,在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特意又给公安部打了个电话,交代他们一定要找到这个案件的凶手。

在大家历经多年的调查后,这个案件才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当年革命形势极为恶劣,为了避免被敌人围剿,古柏等人只能不断带部队转移,在来到鸳鸯坑地区之后,他们发现这个有一些人是参加过农民运动的,所以古柏等人想留在这里,看能不能动员一部分人参加革命。

这天他们就来到了一个纸厂,然而纸厂工人里有一个叫做王应湖的,他识破了古柏等人的红军身份。

为了能够挣快钱,他决定将古柏等人出卖给敌人领奖金,他一个人还没有把握,于是又拉了一个叫做王福均的同伙,两人悄悄的和敌人取得了联系,他们在年3月6日凌晨包围了鸳鸯坑地区。

由于古柏起得早,很快就发现敌人已经包围了过来,于是他赶忙喊醒同志展开撤离,奈何敌人数量太多,双方距离又太近,古柏等人已然没有了全身而退的可能。

危急时刻古柏决定牺牲自己给同伴们换取一线生机,他故意站在显眼处吸引敌方的火力,还故意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引诱敌人朝他这个方向缉捕,最终同志们得以顺利转移,而他自己则是不幸牺牲。

事情发生后,王应湖等主谋虽然在当时没有被人发现,逃之夭夭,但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也开始惴惴不安起来,试图隐瞒当年的真相而避免被发现,却不想国家始终在追查这件事情,以至于最终有群众举报,他们二人也最终落网。

经过法院审判,他们俩一个被判了无期,一个被判了死刑,其余从众者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迟到了几十年后,正义终归还是来临了,曾碧漪也算得到了一份慰藉。

20世纪80年代,在经国上级批准之后,江西寻乌县委、县政府在镇山公园内兴建了“古柏烈士纪念碑”,年7月4日,邓小平同志还亲自写了碑名,并写下“古柏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

实际上,曾碧漪与古柏的故事,不过是革命年代的一片小小缩影,在那个动乱时期,不知道有多少仁人志士,以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后来的和平,生活在这样的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那些英雄抱以崇高的敬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