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红色征程光辉永续中国江西网

2022/10/22 来源:不详

江西瑞金叶坪谢家祠堂。郭晶摄/光明图片

江西瑞金红井旧址。郭晶摄/光明图片

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开通运营。图为演员在昌赣高铁列车上为乘客表演节目。新华社发

图为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群。郭晶摄/光明图片

(第三期主题:苏区精神)

 从福建省龙岩市出发,沿厦蓉高速公路向西北疾驰。经行处,桥连隧、隧连桥;视线所及,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满目苍翠。

 这里,是江西与福建交界的武夷山脉南段。

 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离开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南下,先后建立了赣南苏区、闽西苏区,并于年9月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使赣南、闽西两部分连成一片。

 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正式形成。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把井冈山精神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延续着由井冈山斗争开辟出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进行了一场“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伟大预演。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西考察时强调。

 回顾走过的历程,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展望未来的征途,任重道远、前景光明。

求真务实,筑信念之基

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龙珠路1号,一座正面造型如旗帜迎风飘扬的恢宏建筑巍然矗立。烈日映照下,“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0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这里是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的1万多件文物默默诉说着90多年前的故事。

中央苏区创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在局部区域开展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实践尝试。

如何在这块地处边远山区、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以小农经济和家庭小手工业为主、人民饱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试验田”里,开创建立和巩固政权、推进区域全方位建设的新局面?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条件下进行了重大探索。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许多工作都没有经验。为了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克服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寻乌调查》等调查研究报告。”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周景春说,“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实际依据,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年5月,在赣南寻乌县开展调查研究期间,毛泽东挥笔写下《反对本本主义》光辉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振聋发聩的著名论断。

从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成为中国共产党响亮的口号,调查研究蔚然成风。中央苏区的许多政策、法令,在深入而切实的调查研究中不断出台、修订、完善。

从此,苏区干部群众在“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实践中,愈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愈加坚定了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和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信念来源于伟大的理想,也来源于求真务实对时势作出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90多年过去,从当年的苏区建设到如今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对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渝。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和实践,党领导人民掌握了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

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赣南老区考察调研时来到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在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家,他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察实情、算细账,详细了解老区人民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等情况。“总书记说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忆及当时的情景,孙观发依然激动不已,“那天我向总书记汇报,年家庭收入能有10万元。现在一算,翻了一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