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征程寻乌圳下红色村庄美丽嬗变
2023/4/29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92年前,因我党、我军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战斗打响,让一个众峰拱卫的偏远山村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这个山村就是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4月17日,记者走进此村,只见群山环抱中,蜿蜒溪河清澈见底、远近屋舍鳞次栉比、山间橙林层层叠叠,感觉整个村庄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熠熠生辉。
偏远之地,留住革命记忆
时空转换到年。
为了粉碎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三次军事“会剿”,当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余名官兵,决定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围魏救赵”解井冈山之围。
他们从井冈山出发,一路激战,于2月1日到达圳下村宿营。因估计尾追的敌军刘士毅部可能会在翌日赶到,毛泽东、朱德及早对部队驻防作了部署,军部驻在田塅中间的恭安围,司令部、政治部驻在恭安围西边的文昌阁;三十一团担任前卫警戒、二十八团担任后卫掩护军部,驻在文昌阁和大营岗一带。
不料翌日凌晨,天还未亮,尾追而来的敌军两个团突然向红军发起偷袭,并把红军部队分割开来,毛泽东、朱德、陈毅和军部机关被包围在村子里。危急关头,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分别指挥部队分路突围。
《陈毅元帅生前最后的回忆》记载,那次战斗非常危险,毛泽东和陈毅两个人是一起在炮火中脱险的,安全脱险至寻乌县项山乡罗福嶂。陈毅还曾回忆:“幸喜圳下的地方是旱田,如果是水田,军部、前委就要被歼灭,是没有办法脱险的……每念及此,令人不寒而栗。”
这次战斗,红军损失较大。其中,毛泽覃身负重伤;朱德妻子伍若兰被捕,最后被敌人杀害于赣州卫府里。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奋力冲出重重包围,保存了红四军的有生力量。
当年,红四军在圳下村虽然只作了短暂停留,但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在村民心里播下革命的火种。
红色基因,融入村民血液
时光荏苒,弹指间92年过去,圳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偏远,这个村曾一度是省级贫困村。但在村“两委”带领下,村民们发扬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精神,不仅摘掉了省级贫困村帽子,还让村子变成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村民要致富,关键在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永浩对当年发展脐橙产业的情景记忆犹新——
上世纪90年代初,寻乌县号召广大群众发展脐橙产业,圳下村有不少群众心存疑虑:这里气候是否适合种植脐橙?怎么管理?有没销路?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面对村民心中的问号,村“两委”决定,由村干部承包亩山地先干,以实际成效把村民心中的问号拉成感叹号。
“到第四个年头,试种的亩脐橙大获丰收,收入远超预期。”刘永浩说,村民们于是都扛起锄头上山大干,圳下村也成为寻乌县最早发展果业产业的先进村之一。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村脐橙等果业产业面积超过亩,人均果业年收入1万元以上。
钱袋子鼓起来,村庄也要美起来。近年来,圳下村“两委”带领村民改善居住条件,持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力整治“脏乱差”,村子更加宜居宜业,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现在,出门水泥路,夜晚有路灯,可以到文化广场跳广场舞,不少人还买了小汽车。”村民刘志平感慨说,没想到山村生活也能跟城里一样好。
产业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村子底色不能忘!刘永浩说,圳下村的底色是红色,近些年来,村“两委”还坚持在把底色擦得更亮上大做文章。
——建设全县第一个村史馆,浓缩再现山村人文记忆。把红色文化融入客家村史,通过耳濡目染,让大家时刻感受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史。
——整合利用革命旧址场馆,让红色基因融入村民血液。把恭安围、文昌阁等当年的战斗旧址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纪念伍若兰的“若兰亭”、成立“若兰”诗社。以此为依托,定期开展诗书画活动,颂扬先烈事迹,传讲红色故事。
——积极引入现代传媒技术,让红色文化传播立体延展。正着手打造多处红色节点,在当年毛泽东居住过的文昌阁建设VR红色纪念园、在恭安围打造红色文化体验馆,让红色文化传播连点成线、连线成片。
目前的圳下村,正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路上,红色文化不能丢。”刘永浩说,“我们要让每位来圳下村的人,都能被这里炙热的红色文化感染。”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特约记者蓝玉林陈星亮记者黄桥路
原标题:《启航新征程│寻乌圳下:“红色村庄”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