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山区为孩子开启科学之门江西晨报

2024/12/26 来源:不详

黄才发(右二)与学生共同组装机器人。8月10日,“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公布,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的物理教师黄才发入选。黄才发长年扎根教育和农村科普工作一线,多年如一日开展科普工作,身体力行,兢兢业业,充分发挥科技助学的作用,让科技成就梦想,在农村孩子心中种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为他们架起一座迈向科学殿堂的桥梁!“农村孩子接触科技的机会很少”年初,寻乌县有了第一座农村中学科技馆,获得“磁悬浮灯泡”“会飞的小球”等20余件科技展品。黄才发喜欢物理,又长期担任寻乌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于是成为科技馆负责人。刚开始黄才发有些犯愁:教学任务重,哪有精力干科普呢?黄才发“硬着头皮上”,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慢慢地,他被科普迷住了。在他的努力下,寻乌中学科技馆活动室和寻乌中学科技小组先后建成。他还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讲解活动并带领学生参与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科学的火种。在一次送科技进校园的活动中,黄才发来到寻乌县文峰乡长岭小学。当学生们得知可以近距离接触从来没有见过的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展品时,都早早地等候在教室里。“我拿出展品时,孩子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想玩,当我跟同学讲解无人机如何操作时,总觉得衣角被一下一下地拉扯着,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个怯生生的小男孩,我低头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也想玩机器车,我赶紧拿了个机器车给他。”黄才发后来他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孩子是个留守儿童,平常连科普书籍都很少接触,更不用说无人机、机器人这些高科技的产品了。“山区孩子接触科技的机会很少,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也少,不像大城市儿童去科技馆就像逛街一样方便。”黄才发说,从最远的村庄去县农村中学科技馆看展品至少需要2小时,去市里看展品则要五六个小时。“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实现他们的价值”“其实很多农村孩子在科技方面也是有天分的,只是没有条件。”黄才发给记者分享了在科普活动中的一件事。“当时有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对我们带去的阿尔法机器人非常感兴趣,我简单教他操作后,他很快便学会了。也许是他看到了软件内有创建动作的提示,下课后马上找到我说,‘老师,能否让机器人先直行走出教室,然后左转来到同学面前,跳一曲小苹果?’”听了孩子的话,黄才发当时就愣住了,作为一名经常操作机器人的人,从没有想过怎样创新动作,而一个十岁的小孩子第一次接触就能提出这么好的建议。“这就是我们这些从事科学传播的科技工作者的最大价值,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实现他们的价值。”黄才发说道。“我愿做山区孩子迈向科学殿堂的桥梁”正是孩子们那求知的眼神,让黄才发对科普这份义务工作干得格外起劲。他不断开发适合农村中学科技馆特点的科技教育活动新内容、新形式,把寻乌中学科技馆搭建成师生“零距离”接触科学技术的平台以及培养创新精神的乐园。如今馆内面积约60平方米,包含两个活动室,孩子们倘佯在科技的海洋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有时候,黄才发会骑上摩托车,背着展品,在山路来回颠簸几个小时,只为把一个机器人送到孩子手中。“给山区孩子做科普,累并快乐着。”黄才发由衷地说。“我自己是农村娃,我深深理解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和渴望,我愿做山区孩子迈向科学殿堂的桥梁。”“我希望未来科普资源继续向农村倾斜,为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更实在的作用。”黄才发说。编辑:涂远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