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镇致富经柑橘癌症带来的危与

2022/11/1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www.csjkc.com/

南桥镇的蔬菜大棚。中国网记者田思悦摄影

(中国网讯记者田思悦)脐橙和蜜桔种植是江西省寻乌县的重点产业,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柑橘类果园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县人均拥有果园面积高达两亩。然而自年起,被称为“柑橘癌症”的黄龙病开始肆虐寻乌。针对这种病害,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发现一株挖一株”。寻乌县果业发展因此遭受严重打击。与此同时,这次危机也给寻乌人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不明智。要脱贫致富、稳健发展,就必须寻求创新。

南桥镇的甜柿基地。中国网记者田思悦摄影

打造田园综合体农产品从单一到多元

由于气候原因,寻乌县南端乡镇的果园损失尤为惨重。以素有“江西省南大门”之称的南桥镇为例,全镇果园面积从年之前的多亩锐减到年的50亩以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该镇依托近亿元资金扶持,走出了寻乌县产业创新的第一步。据南桥镇镇长谢大铭介绍,该镇率先放弃以脐橙和蜜桔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引进百香果、甜柿、火龙果、猕猴桃等13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打造寻乌县“田园综合体”。这一尝试一方面利用了因黄龙病荒废的脐橙果园,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南桥镇的农产品种类。为了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政府免费给农户发放苗木,降低其种植成本。目前,百香果、火龙果和猕猴桃等产业的发展已经初显成效,在市场上受到广泛认可。

俯瞰南桥镇风光。中国网记者田思悦摄影

谢大铭在采访中表示,百香果园的发展优势尤其突出,他说:“原来每亩脐橙树能收获到斤果实,改种百香果以后,每亩地至少能收取斤果实,技术好的农户甚至能收获2万斤。得益于寻乌特有的红土地,这里的百香果品质极高,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现如今,我们镇上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农户并不少见。”

贫困户脱贫致富探索“乡村旅游”

图为陈佛海家自住的楼房,后山上是复种的脐橙果园。中国网记者田思悦摄影

南桥镇高排村村民陈佛海曾在东莞从事管理工作,年,他因家中父母病患致贫,辞职回乡照顾父母。陈佛海说:“脱贫攻坚以来,我们村变化特别大。原来的土坯房全部重建,房顶的琉璃瓦和外墙打造都有政府补贴。原来家家户户门口都是泥巴路,现在政府出资修建的水泥路已经做到了‘户户通’。”

陈佛海展示自家种植的百香果。中国网记者田思悦摄影

由于缺乏农业生产经验,陈佛海回乡之初只能打零工贴补家用。即使加上父母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一家人的生活仍然捉襟见肘。后来,陈佛海在同乡的启发下开始尝试种植百香果。经过几年的探索,陈佛海有了自己的心得:“百香果是短期作物,当年种、当年收、收益快,但一块土地种植两三年百香果以后,就必须换种其他作物。”为解决这个问题,陈佛海复种脐橙树,通过短期作物与长期作物相结合的种植方式,获得了成功。对于黄龙病,陈佛海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他说:“一是发现病苗就要立即砍掉;二是建园前要在周围种杉树作为防护林,黄龙病病原菌寄主——木虱是不能跳过杉树林的;三是要拉防虫网,这是我们县独创的预防方法。”

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牌楼。中国网记者田思悦摄影

除了农业种植,陈佛海目前正在尝试进入旅游业。在他家不远处坐落着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这座古香古色的客家围屋始建于十八世纪,占地超过平方米,是陈佛海家族的祖祠。年,当地政府决定对云魁公祠进行全资打造,由陈佛海担任修缮理事会主要负责人,此外他还主动为游客们进行义务解说。陈佛海对记者说:“我希望祠堂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受到更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