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红四军仁居

2023/4/29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11月至年5月,红四军三进平远的历史中,有两次到达平远县城仁居,在仁居留下大量革命旧址,如善友草庐——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泰山萧公祠——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仁居万五韩公祠——红四军第一纵队参谋长驻地旧址、仁居官塘唇李屋——红四军第一纵队驻地旧址、华宝馆——红四军第一纵队政委驻地旧址、林家祠——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平远县革命委员会旧址、韩家祠——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部驻地、仁居农会旧址、仁居中学——红四军军部、第一纵队政治部遗址、平阳楼——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驻地、中共平远县委遗址、老东门街谢屋——红四军驻地旧址及红军墙标群。

年11月13日,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在江西寻乌岑峰、大田一带休整补给后,为贯彻中央的“九月来信”精神,请毛泽东回到前委主持工作,寻求新的团结,准备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从留车出发回师闽西,途经平远县八尺角坑,13日晚占领平远县城(仁居)。年5月14日,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红四军为连结闽粤赣苏区时分兵平远。红四军一纵队兵分两路挺进平远,一路由纵队司令员林彪、政委彭祜、政治部主任谢唯俊率领,由寻乌吉潭经平远大畲坳、邹坊至仁居镇。红四军两次驻扎仁居期间,第一纵队军需处设在善友草庐;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设在泰山萧公祠,司令员林彪和警卫员亦住此;第一纵队参谋长萧克、第一纵队教导队党代表赵尔陆、第一纵队司号班长张国华、二支队党代表粟裕等官兵住在仁居村官塘唇万五韩公祠;第一纵队一、二、三支队的驻地在仁居官塘唇李屋,一支队长王良、党代表李赐凡、文书邓逸凡、三支队长甄士光等指战员亦在李屋居住。

善友草庐:清时为乡人韩善友所建,原为韩善友后裔韩萌居住,后另迁新居。该屋二进三开间,面阔15.8米,进深14.2米,占地.38平方米。整屋坐东南向西北,共6间2厅,一进设屏风,青砖地面花岗石天井沿,泥砖墙杉木瓦顶。总体形制和结构保存一般,天面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下堂墙体保护层剥落。年省拨款进行修葺一新。年7月被平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萧公祠:泰山萧公祠是八尺镇排下村萧姓族人为纪念上祖萧泰山而兴建的,建于清代,整屋坐北向南,面阔15.7米,进深14.2米,占地平方米。该屋主体二进三开间,土木结构,青砖地面花岗石天井沿,是典型的客家祠堂类建筑。部分墙体裂缝、批荡层剥落。南北厅屏风在破四旧时被毁,后住户改砌砖墙。保存状况较好。年省拨款进行修葺一新。泰山萧公祠——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于年7月被平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万五韩公祠:万五韩公祠是八尺韩姓族人为纪念上祖韩万五郎公而兴建的,始建于清代,整屋坐北向南,是典型的客家祠堂类建筑,由前殿、正殿、左右配殿组成。该屋二进三开间,面阔12.27米,进深16.米,占地.平方米。土木结构,青砖地面花岗石天井沿、泥砖墙杉木瓦面。前殿正面设牌楼式大门,面阔三间,门额嵌石匾,阴刻楷书“万五韩公祠”。正门置五级踏步,该屋整体建筑保存完好,部分墙体裂缝、保护层剥落;屏风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时毁掉。仁居万五韩公祠——红四军第一纵队参谋长驻地旧址于年6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官塘唇李屋:仁居官塘唇李屋是李氏祖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平面长方形,整屋坐东北向西南,是三堂一横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面阔19.米,进深26.米,占地.97平方米。木质梁构架,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青砖土地底花岗石天井沿、泥砖墙杉木瓦面。一进东南面天井横屋位设大门,歇山顶,大门卷棚顶,主体外墙位设圆形拱门,围龙位置半圆形围墙,该屋为李声曦、李声建、李声苑、李声换、李金湖兄弟所有。官塘唇李屋一进北面、二进主体及东北面屏风被毁,整座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年对房屋天面进行了紧急抢修,并对上下厅简单布展,房屋现在保存较好。仁居官塘唇李屋——红四军第一纵队支队驻地旧址于年12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梅州市历史建筑;年6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宝馆:年5月14日,红四军第一纵队在司令员林彪、政委彭祜、政治部主任谢唯俊率领由寻乌分兵平远。红四军到达平远后,政委彭祜驻仁居镇东门街14号华宝馆。华宝馆建于清代,为上举镇(原属东石乡)畲脑村吴玑衡所建,当时畲脑又名华宝,故名华宝馆。主体坐西南向东北,屋面深8米,进深30米,占地平方米。原为三层青砖墙、杉木棚面、杉木瓦顶中西合璧建筑。该楼经营盐、米、铁锅为主,也是当时华宝村人来县城的落脚点。民国时,华宝馆曾作过国民革命军团部、邮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作邮政局、木器社,保存状况一般。80年落实政策时分给黎提华作住房,现由黎氏后裔丘仁显、吴远隆家居住。20世纪90年代前后进行修缮、拆建。损毁主要是人为因素。年二、三层被改建,现三层被拆除,二层改筑钢筋混泥土棚面。华宝馆---红四军第一纵队政委驻地旧址于年7月被平远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三批平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家祠:年11月13日至15日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设在林家祠。第三纵队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党委秘书谭政、纵队参谋长陈伯钧、副官长张令彬、副官赖毅和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邓华等指战员在林家祠住了两个晚上。年5月14日至31日红四军第一纵队在仁居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地方建立红色政权、完成筹粮筹款及协助地方开展暴动任务。红四军进驻仁居后,中共平远县委率赤卫队从丹溪进驻仁居,县委设在林家祠,后搬到平阳楼。5月17日,县委在东教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平远县革命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机关设在林家祠。林家祠为三堂两横屋的客家民居,建于清朝末年。平面长方形,坐北向南,为三堂二横客家民居建筑,面阔22.米,进深32.米,占地.56平方米。抬梁式梁构架,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一进歇山顶,为了扩大厅堂空间,旧址充分运用了力学原理,在二进、三进采用梁代替柱承重减柱的做法。三合土地面花岗石天井沿、泥砖墙杉木瓦面。大门额嵌石匾,阴刻楷书“林氏宗祠”,大门顶麒麟木雕栩栩如生。二进原设屏风,一进天井两侧、二进东面人为加建客厅。除部分墙面脱落,整座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损毁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历经动荡和自然腐蚀,特别是破四旧时期,屏风等装饰艺术被毁。林家祠——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平远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于年3月被平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并收录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录。

韩家祠:年11月13日至15日,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部设在韩家祠。其中:司令员郭化若、党代表彭祜等指战员多人在韩家祠及其禾坪下住了两个晚上。同时也是年5月,仁居农民协会所在地。韩家祠是平远韩姓人在仁居老县城的祠堂,该屋始建于清末,主体二进三开间,坐西北向东南,面阔22.米,进深19.米,占地.43平方米。该屋由前殿、正殿、左右配殿及耳房组成,是典型的客家祠堂建筑,抬梁式梁构架,三合土地面花岗石天井沿、泥砖墙杉木瓦。大门卷棚顶,门前设半月池,西南面耳房后段被拆建,一进屏风在破四旧时被毁,整座建筑保存基本完好。但年久失修,天面盖百子瓦,易受雨水腐蚀,房屋无人居住,无人管护,天面漏雨严重,瓦角梁木腐蚀严重。韩家祠——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部驻地、仁居农会旧址于年3月被平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并收录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录。

仁居中学:年11月13日至15日,红四军军部设在仁居中学。军部机关及首长:军长朱德、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朱云卿、军部副官杨至诚、军部班长曹里怀、军部司号员王辉球、军部工兵干部王耀南、红四军司号员郑效峰等住在仁居中学。年5月14日,红四军第一纵队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祜、政治部主任谢唯俊率领下从江西寻乌县分兵平远,政治部亦设在仁居中学。仁居中学创办于年,校址原是明嘉靖四十二年(年)平远首任知县王化所建的平远学宫,包括孔庙、考棚、文昌阁、明伦堂、训导署等。年在学宫先后创办平远中学堂、劝学所、叙伦学校。年创办平远县附城中学,后改称平远县立第二中学。年,县治南迁后,学校名称多用“平远县仁居中学”。仁居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空前浩劫,文物、史料、书籍、图书、设备等几乎损失殆尽,原学宫在年拆建中学时被拆毁,现仅存有“泮池”和“状元桥”。泮池为半月形,中有石砌“状元桥”一座。泮池周围,原竖有石栏杆亦在文革中被损毁,现石栏杆是仁居中学年重修。校内的孔庙于5年拆除,文昌阁也于年拆建,至此,所有老建筑物荡然无存。

平阳楼:年11月13日至15日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党代表刘亚楼、支队长郭天民等指战员住平阳楼。年5月14日至31日红四军第一纵队分兵平远期间,中共平远县委由丹溪抵达仁居,起初驻林家祠。后在红四军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平远县革命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机关及县赤卫大队驻林家祠,县委机关改驻东门平阳楼。年5月22日,平远和平解放后,中共平远县委机关又搬入平阳楼办公。平阳楼原为中西合壁三层楼房,是华侨林俊波建造的;年,被仁居谢姓村民拆建。

老东门街谢屋:年5月14日,红四军第一纵队多人在司令员林彪率领下由寻乌分兵平远。红四军在平远的18天里,帮助中共平远县委在全县分期分批开展暴动,建立了县、区革命政权和武装组织。先后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县模范赤卫队、县总工会、商会和区革命委员会等。其中,平远县总工会、仁居区工会和第一区革命委员会(辖仁居、邹坊、黄畲3乡)及区赤卫队设在该屋,同时,又是红四军驻地。期间,红四军宣传员用墨汁在屋中厅和南北厅及上天井墙壁批荡层上书写有10条革命标语。内容为①“拥护苏维埃政府政权到底平远总工会”;②“反对法国帝国主义压迫安南革命红军第四军”;③“反对法国帝国主义压迫安南革命红军第四军”;④“工农兵联合起来平远总工会红军第四军”;⑤“工农兵团结起来成功万岁”;⑥“打倒土豪劣绅压迫贫民”;⑦“打倒土豪劣绅压迫贫民”;⑧“打土豪分田地红军军第四军”;⑨“共产党成功万岁”;⑩“□□□□(平远总工)会成立万岁”。该屋始建于民国,原是平远县仁居城南乡绅严聘儒的店宇,店名为“恒足”;坐东南向西北,三进三开,面积平方米,是典型的二层客家建筑。解放后土改时,被人民政府没收,分给仁居村村民居住,因缺乏管理,已多处漏水,木质桁桷、柱子、门窗、楼梯、楼台、楼面和屏风艺术等腐烂。屋内红军标语有风化,但仍能够清晰辨认。老东门街红军标语于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红四军仁居旧址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