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蹲点调研依然管用海外网
2023/7/24 来源:不详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纪检监察工委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走访调研。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在蔡家村走访金针花种植户,了解惠农政策落地情况。邓建萍摄
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管用。正确的决策部署离不开调查研究,有力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达都无法替代蹲点调研,蹲点调研依然是新时代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
蹲点调研关键在“解剖麻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蹲点调研作为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核心就是四个字:蹲、点、调、研。
“蹲”强调要放下身段,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蹲下来听民情、解民意。“蹲”下来不仅是下马观花的调研方法,也体现领导干部的谦虚好学以及对基层群众的尊重。“点”意味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去“蹲”,这样才能够通过了解一个点的情况,把握事物的整体特点。“调”是指蹲点下去要做调查,全面深入了解事物各方面的真实情况。“研”则强调只有调查还不够,还要对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思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蹲点调研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解剖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解剖麻雀”,能够以小见大,从对个体的感性认识开始,实现对整体的理性认识,在认识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过程中把握普遍性和规律性,从而指导具体工作。
毛泽东喜欢用“解剖麻雀法”来研究问题,他指出“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你就容易找到门路”。在《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著作中,都蕴含着“解剖麻雀”式的调查研究方法。正是在这些调查中,毛泽东洞察出领导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和正确道路。
蹲点调研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找出事物的特点、本质与规律。蹲点调研往往采取比较的方法,同时对几种典型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规律性认识。通过“解剖麻雀”,从每一个具体问题出发,得出一些相通性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和判断往往真实可靠。同时,通过“解剖麻雀”,不仅能够找出个性问题,还能够由此及彼、以点带面,找到共性问题。因此,“解剖麻雀”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特殊性中掌握事物的普遍性,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蹲点调研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
注重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蹲点调研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马克思拟定的关于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统计调查提纲和《工人调查表》,每一条都像解剖麻雀似的非常具体细致,让世人直观了解到许多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此外,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40年,都可以看作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克思的思想和观点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这是因为他始终下沉到群众之中,根据事物发展变化而不断思考。
与马克思一样,恩格斯在居留英国期间,也在纺织工人和工人住宅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还结识了一批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领袖,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