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南雄某医院一护士被调往中央工

2022/8/11 来源:不详

白癜风可以吃辣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17/5939937.html

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广东南雄县委的几名工作人员,医院,并指明要院长将一名40多岁的护士找来。

当院长将这名护士找来后,这几名工作人员,说出了一句令她激动不已的话。只见县委的工作人员对着这位护士说道:“你尽快收拾安排一下,组织要将你调到中央工作。”

这位院长怎么也没想到,医院普普通通的女护士,竟然与中央有联系,还要将她调去工作。

不久后,贺子珍的胞妹贺怡路过此地,这名护士与贺怡一同乘车前往北京,到达北京后,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这位护士是何许人也?她的过往与中央又有着何种牵挂呢?

兄妹革命

这位护士名叫曾碧漪,原名曾昭慈,年出生于广东南雄,年,16岁的她考入了有着“红色甲工”的广东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这所学校是当时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培养活跃着一大批红色革命战士。

入学后的曾碧漪很快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到了这场浩浩荡荡的革命斗争中。全心投入革命事业的曾碧漪常常参加进步活动,因表现活跃,很快就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

曾碧漪有一位名叫曾昭秀的哥哥,同样也是一位思想进步青年,早在年,他在南雄中学时,就组织进步学生,反对校长专制贪污,在他的组织下,校长王道纯顶不住压力被迫辞职,而作为领头的曾昭秀也因此事被学校开除。

之后的曾昭秀先后就读于广雅中学、广州大学,并于年在老家南雄开办了《雄声》宣扬革命思想。也正是在这一年,曾碧漪从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回到南雄老家,担任妇女部长,他的哥哥担任南雄特别支部副书记,两兄妹齐心协力,在老家开展革命运动。

年,蒋介石想要独占革命果实,不顾一切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多次策划针对共产党人的流血事件。为此,曾碧漪也哥哥一同组织了赤卫队,他们带领革命群众攻入南雄县诱杀团防局长卢煜等人。

年,他们又召集人民群众发动武装,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并带领革命战士们,打土豪,“平仓”“平田”等革命活动。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一个月后,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下,这场浩浩荡荡的革命活动宣告失败。兄妹二人也因此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惮遭到通缉,为此二人不得不躲藏到赣南信丰乡下。

年,兄妹二人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报纸上赫然报道着“寻乌赤匪之首古柏,率部流窜仁居山……”

古柏可不是什么匪徒,很明显这篇报道是国民党反动派丑化革命队伍的把戏,兄妹二人早就在年就认识了古柏,那时候古柏是广东梅县学生联合会主席,曾昭秀是南雄学生联合会主席,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那段时间,曾碧漪因为时常去看望哥哥,也就结识了这位怀着满腔热血的进步青年,对于曾碧漪古柏也有着极深的印象。

是假是真?

得到消息后,曾昭秀立马收拾行李,孤身一人去了仁居山,在这里,他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老朋友古柏。

多年未见的两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内心都激动不已。谈话间,曾昭秀就说到自己的妹妹还躲在信丰,古柏脑海中就浮现出曾碧漪那坚强的小脸,说道:“就是那个吃了帝国主义子弹的曾碧漪?我派人去把她接来。”

没过几天,三名游击队的同志,就来到信丰接到了曾碧漪。只不过,此行却起了一些波折,当一行人返回仁居山时,却碰到了一股山匪,山匪的老大见曾碧漪年轻美貌,心中就起了歹念,准备劫回去当压寨夫人。

三名战士见势不妙,立马搬出了古柏,古柏在赣粤边境非常有名。当即对老大说道:“这位是我吗古政委未过门的妻子。”

那山匪老大一听就知道自己得罪人了,连连道歉,并亲自将一行人护送离开,还送了30块大洋,作为“新婚贺礼”。

一行人安全抵达仁居山后,还将此事汇报了,旁人听完都哈哈大笑。而古柏和曾碧漪却羞红了脸,二人也因为此事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此后,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关系日渐亲密,曾昭秀见自己的妹妹和革命挚友相互都有好感,倒也乐得此事,在他的撮合下,二人渐渐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真正结婚还要得谢谢国民党反动派。

不久后,广州的报纸上刊登了,古柏下山强抢省城工业学校校花为妻。很明显这也是反动派的丑化阴谋,本来众人都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但此时却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一日他们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信中说:“听闻你们大喜,在此祝贺,反动派污蔑之心不死,我看你们二人之喜,须要大办,打破谣言。”

就这样,古柏特意写了一份结婚宣言,我们是自由恋爱而结婚……我们不是封建婚姻的奴隶,而是革命旅途中的伴侣,愿共同为革命而奋斗终身。结尾处还附上了二人的签名。

写好之后,由战士们抄录了几十份,张贴到各大城镇,让周边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了真相,彻底粉碎了反动派的阴谋。这一年,博古23岁,曾碧漪22岁。

毛主席首任秘书

年5月,毛主席到寻乌县做调研,此时的红军在这里已经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此地的县委书记便是古柏。

在这期间,古柏和曾碧漪成为了毛主席的临时秘书,跟随毛主席开展调研活动,整理调研成果,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共同整理了8万字的著作,对革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古柏夫妇二人展现出来的能力,也被毛主席所看重。

在结束此行不久后,毛主席就将古柏调任当秘书长,而曾碧漪也被调到红四军秘书处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曾碧漪负责帮助毛主席抄写资料、收集报纸信息、收发电报等。那时候,很多秘密情报都是由曾碧漪负责整理,然后交于毛主席处理的。

就这样,大家渐渐地认可了曾碧漪是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事实上古柏也是毛主席的秘书,而且可以说是最信任的秘书。

从年起,曾碧漪给毛主席当了3年秘书,3年时间中,因为工作的原因,两家人的关系无比亲密,时常吃饭都一起解决。

行军时,为了尽可能不打扰乡亲的正常生活,两家人就住在一间屋子里,毛主席和古柏两人时常会就革命形势讨论到深夜。

记得一次,一位同志送来情报,曾碧漪却找不到记录的纸张,这可让她急坏了,翻箱倒柜。最终,还是毛主席从一本旧书中,撕下空白的一页交于曾碧漪用于书写记录。问题解决,曾碧漪笑呵呵离开。

毛主席对曾碧漪是极为宽容关心的。年10月,红军攻下江西吉安,当地的医生戴济民对毛主席神往已久,通过自己好友罗炳辉邀请毛主席来家中做客。此时的曾碧漪正怀有身孕,不宜行军,所以,毛主席有意将她在当地安置一番。

很快,毛主席就带着罗炳辉夫妇、古柏夫妇等人来到戴济民家做客。谈话间,毛主席将曾碧漪介绍给戴济民的妻子说:“戴师母,这位是我的古秘书长的妻子,现在已有身孕,我们行军打仗不便照顾她,希望你能帮忙好好照顾一番。”说罢,一旁的古柏递上元钱,面对毛主席真挚的话语,戴师母没有犹豫,不仅没有收这钱,还认了曾碧漪为干女儿,怀孕期间对她百般照顾。

丈夫牺牲,骨肉分离

快乐温馨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此时正处于革命队伍最艰辛的时刻。年10月,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踏上了长征之路。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撤离,中央苏区需要留下一小部分人打游击,负责牵制敌人。古柏奉命留在苏区,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秘书,带领革命同志们开展游击战。而他的夫人曾碧漪此时已经是5个孩子的妈,她选择了一同留下陪伴丈夫留守苏区,为了革命,她与古柏含泪将孩子们送给老乡抚养。

红军大部队撤离不久后,留守的游击队因为实力悬殊被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根据地的范围越来越小,游击队只能被迫往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中转移,特别的艰苦。

一日,古柏向往常一样,带领战士们去前线作战,虽有万般不舍,但是曾碧漪还是目送着古柏远去。心中盼望着此行和往常一样,大家都能平安回归。只是,这一切终究成为了奢望,他们这一分别也成为了永别。

年2月,因为多次的游击战,原本多人的赤卫队员,在敌人强大的火力和人数压制下,仅剩10余人。此时敌人风头正盛,不得以古柏带领剩余的战士前往安远、寻乌一带,避其锋芒。

当古柏一行人到达安远与寻乌交界处时,很快就联系上了当地的一支游击队。就这样他一边发展当地群众,一边收拢留守的红军力量,伺机而动等待革命机会。

这一日,古柏带领几名游击战士,像往常一样前往地方做群众工作。此行他们认识了一名叫王应湖的纸厂工人,这名工人对古柏一行人佩戴的手枪有着浓厚的兴趣,男人爱枪,古柏对此没有过多怀疑,为了发展革命群众,也乐于给他介绍,想要动员他参加革命。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王应湖并不是真心革命,在工厂他就是一个好吃懒做之人,此番谈话更是别有用心。随着古柏与他交流传输革命思想,王应湖对游击队的情况逐渐了解。

王应湖之所以对游击队的枪支感兴趣,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发财梦,他想要通过偷抢红军的手枪,自己去做打家劫舍之徒。只不过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村友的认可,势单力薄的他就想到了稳住游击队,摸清游击队的情报,并且把游击队的活动情报告知反动派。

年3月,在王应湖的带领下,反动派发起了对鸳鸯坑古柏一行人的“围剿”,在这次突围行动中,古柏为了掩护队友撤退,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

年,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了延安,毛主席得知后悲痛不已,并写下:“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五、被捕入狱,得知噩耗

那日与古柏分离后,曾碧漪和同行的妇女,在一个瑞金的一个村庄被敌人发现,遭到了敌人的围剿,队伍被迫打散,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她只能与几名妇女躲如深山之中。

可他们小看了反动派的险恶,为了能够逼她们下山,反动派一把火把山都点燃了,好在她们找到一个小山洞躲藏起来才得以幸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好不容易松一口气的曾碧漪却在下山的路上,失足滑落,与队伍失去了联系。她只能忍着腿上的伤痛,爬到山下的一户农家,准备休养片刻,继续寻找大部队。哪知道,刚坐下喝一口水,敌人的搜查部队就到了这里,原来是一个地主向敌人高密,行动不便的她无奈被捕入狱。

入狱后的曾碧漪,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持称自己不是革命人,只是帮助红军洗衣做饭的妇女。得不到有效信息的敌人,将她押往九江感化院关押。

年,国共合作抗日,见关押她这么久也得不到有用的消息,曾碧漪便顺势被放出监狱。出狱的她有些茫然,不知道路在何方。老家她是被通缉的,在当地又联系不上组织,一时窘迫不已。

此时她的脑海中想到了毛主席介绍的戴师母,多年未见,她也不知道戴师母是否能够收留自己,于是先是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情况。

得知她困境的戴师母非常疼惜她这些年受的苦,于是回信到:“我就是你的亲人,来我这里,有我一口吃得少不了你的。”

与戴师母见面后,果然待她视如己出,没有任何生疏感,依旧向多年前一样悉心照顾她,还介绍她去当地的小学当老师。在这里,曾碧漪知晓了毛主席抵达延安的消息,急忙写信告知主席自己的近况。主席得知她的消息后也十分高兴,也是回信一封,只不过这封回信被反动派所截获,当即派人前往抓捕曾碧漪。

好在此时的曾碧漪并不在家中,而是前往老家看望自己的母亲。反动派此行注定是无功而返了,面对反动派的逼问,戴师母始终称只是一个远方表妹,已经去上海。

反动派走后不久,戴师母就写信告知在南雄老家的曾碧漪不要回江西,反动派在通缉抓捕她。走投无人的她,只能在组织的帮助下,隐医院当一名护士。

年,得知古柏牺牲后的毛主席,忍着悲痛写信告知了在南雄的曾碧漪。

骤然得知丈夫的去世,曾碧漪一度悲伤到昏厥,此后的曾碧漪一心投身革命事业中,也未有婚配。

六、意外来临,主席接见

此时的曾碧漪虽然和组织取得了联系,但那时候正处于组织危难之际,并不能给她带来过多的帮助,加上各地战火不断,交通不便,所以,她继续留在当地开展地下工作。

毛主席虽然远在延安,但是还是时常记挂曾碧漪,常与她写信。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就曾写信到:“国共要分家,路途危险万分,你先与地下组织联系,坚持地下工作,等时机成熟在来延安...”

年底,毛主席了解到曾碧漪近况后,有意将她调往中央工作,让这为革命付出青春的革命烈士之妻有着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南雄县委的工作人员上门请曾碧漪前往中央。

收到消息的曾碧漪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么多年的等待,她以为组织早以忘记了她。在收拾整理期间,她的思绪飘回了过去与丈夫共同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那段时光。

收拾好行李,牵着自己团聚不久的儿子古一民乘上了去县委领导的车,在车上的她此时还仿佛置身梦中,可是她不明白危险已经悄然来临。

车子开出没多久,就出车祸,小汽车顿时失控,此刻的她不是坚毅无比的革命战士,只是一个无助的母亲,紧紧的将儿子古一民抱在怀中昏了过去。

等她醒来时,医院的病床上,醒来后的曾碧漪第一时间发了疯的寻找自己的儿子。护士见状让她冷静,并说出了一个令她奔溃的消息:“同志,很抱歉,你的儿子没有抢救过来。”

曾碧漪呆呆的坐在病床上,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车祸时,她一直紧紧护住儿子,怎么会出事呢。再三确认,得知自己的孩子真的因车祸去世,她内心委屈顿时涌了上来,崩溃大哭,要知道古一民他们母子二人也才刚刚团聚不久啊。

年4月,从苏联访问回国后的毛主席接见了曾碧漪。分别十多年,二人没有丝毫生疏,有的是浓浓革命战友之情,亲人之情,曾碧漪见到多年未见的主席,顿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在长征中油画

得知曾碧漪这些年的遭遇和不幸后,安慰道:“坚强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入党宣誓要为人民群众某解放。革命就有牺牲,参加革命的这几十年,我的父母早已不再,弟弟毛泽民,毛泽潭以及他一个才18岁的儿子都牺牲了。杨开慧也牺牲了,小毛也没能找到。我们家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是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我们更要多想想劳苦大众,我们所进行的革命事业。”

在主席的鼓励下,曾碧漪渐渐走出悲伤,分别之际,毛主席交代到:“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组织报告,你是一个出色的党员,我不会忘记,有时间常来我这里玩,我会抽出时间的。”

毛主席还叮嘱曾碧漪,一定要找回江西遗失的孩子,那是她和古柏的革命结晶,以前打仗没机会,现在新中国成立了,革命的后代需要好好照顾。

分别后,曾碧漪留在中央工作,先后担任红十字总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地工作。

七、找到儿子

曾碧漪与古柏共有5个儿子,只不过那段艰苦岁月,并没有时间好好照顾孩子,有的是夭折了,有的是寄样在老百姓家失去了联系。古一民就是寄养在一个县里人家,直到解放后才接到身边,只是让人谁也没想到的是,革命都胜利了,一场意外却带走了古一民。

年,在多番打听组织的帮助下,曾碧漪找回了自己的四子古忆民,古忆民在刚出生不久后,就被寄样到瑞金的一户人家。

年,在一次会议上曾碧漪与毛主席再次会面,她高兴的像一个孩子,一路小跑到毛主席的身边,告诉主席她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毛主席也为她感到高兴,随即还问道:“出卖古柏的凶手有没有找到?”

曾碧漪说,如今出卖古柏的凶手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对此,主席非常重视,下令一定要严查此事。

年,最终,经过多方的努力侦查,最终古柏牺牲的前后经过终于水落石出。龙川县人民法院对一系列等涉案人员做出公正严明的判决,而作为策划这场出卖行为的王应湖被判无期徒刑。

年7月4日,邓小平同志为“古柏烈士纪念碑”题字:古柏烈士,永垂不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