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阿里学历最低的员工他驻扎山区帮孩子实
2022/8/9 来源:不详16年前,他拿着一张中专毕业证,凭着唯一的特长——努力,被阿里巴巴“破格”录用;16年后,他报名成为阿里巴巴第二批脱贫特派员,派驻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挂职寻乌县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工商联副主席,参与当地脱贫攻坚。他叫戈新县,他说,他的学历在阿里巴巴是最低的,所以,他在寻乌竭尽全力让山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戈新县,花名“现长”,阿里巴巴社会公益部员工,现为阿里巴巴派驻寻乌脱贫特派员,为期两年。
一、“一个年级只有一个学生,不能再让孩子孤独地上课。”
年12月8日,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族坑小学。三年级学生陈堉烨正在上美术课,三年级只有一个班,班里就她一个学生。
陈堉烨的教室
课间休息,戈新县走进教室,问陈堉烨,放学后妈妈来接你吗?不料,堉烨潸然泪下,说:“妈妈把我抛弃了。”族坑小学校长汪鑫说,堉烨的爸爸在广东打工,妈妈在堉烨出生不久就离婚出走了,至今没有回来。
不一会儿,堉烨画完了,画上写着一句话:我想爸爸。她还在小声哭泣,美术老师一边劝,一边说,这孩子真是不容易,她画画有潜质,可惜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陈堉烨记忆中只有爸爸
堉烨不愿意一个人上课,太孤独了,但是,农村学生少,只能这样。汪鑫说,族坑小学目前6个老师,10个孩子,4个年级。孩子少,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也不利于培养社交能力。戈新县和汪鑫商议,准备下学年把学生搬迁到留车镇中心小学,那是一所马云乡村寄宿学校,在寻乌已经有五所马云乡村寄宿学校。
汪鑫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孩子转到寄宿学校,条件肯定比在村里好,问题是周末谁接送孩子放学,这10个孩子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全是爷爷奶奶接送,老人不可能到镇上接送孩子,戈新县的方案是协调校车。另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堉烨的爷爷不同意她出村上学,因为他不能随时想看孙女就跑到学校去看。
放学后,戈新县和王鑫决定去堉烨家一趟。堉烨回到家,爷爷奶奶干活没回来,她说,在家和在学校一样孤独,没有小朋友和她玩,她的玩伴是院子里的几只鹅和一条狗。她站在窗口,望着外面,等待爷爷奶奶的身影,又啜泣起来,还说,她对不起爸爸,上次爸爸回家跟她生气了,因为她不小心弄坏了水壶。她说,现在爸爸还在生气,要不,早回来看她了。戈新县给她擦去眼泪,堉烨开始翻阅她的“绘画书”,是一本叫《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的小册子,她说,她看不懂,只是里面画了一些孩子,就感觉挺好看的。
堉烨家已经摘了贫困帽,吃穿不成问题,但是,没有父母在身边,得不到很好的照料,她的床上堆满了东西。墙角的小梳妆台是她姐姐的,她说,好久没见姐姐了。
临近傍晚,爷爷回来了,他还是不放心孩子出村读书,总是一句“还是得把孩子放在眼皮下”。戈新县说,寄宿学校学习条件好,宿舍非常干净,孩子们也能一起玩。堉烨此时站在一个干涸的池塘边,默默无语,一站就是半小时。爷爷望着孙女的背影,开始有点犹豫,最后,大家商议,第二天领爷爷先参观一下马云乡村寄宿学校。
陈堉烨,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有着好多同龄人没有的坎坷。
留车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翻新改造完毕的马云乡村寄宿学校,有30个学生宿舍,99个寄宿生,留守儿童58个,最远的离家20公里。女生宿舍粉色调,男生宿舍蓝色调。宿舍新换了地板,安装了衣柜、走廊鞋柜,放置了课外书。12岁的邱金旺是四年级住校生,住校后,不仅不用每天奔跑在路上,在宿舍还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了叠被子,装饰和整理宿舍。每个宿舍都有学生自己起的名字,寝室叫“冰壶秋月”,侯丽婷说,她们在墙上镶嵌了画,她画了百香果是家乡特产。赖慧萍是五年级3班住校生,以前,数学不及格,现在,在学校参加特别好玩的洋葱数学,上次考了80多分。
马云公益基金会打造的留车镇中心小学女生宿舍。
戈新县领着堉烨和爷爷奶奶去了澄江中心小学,这是另一所马云乡村寄宿学校。堉烨没见过这么大的学校,也没见过这么多学生,一听这里几十个孩子一起上课,她特别高兴,爷爷奶奶一看学校的宿舍条件,直说,太好了,睡在这里,一点不遭罪。
这个学校今年合并了一个乡村小学——长畲小学,戈新县说,原来的长畲小学是“一栋楼,两个班,三个年级,四个老师,五个学生”。徐慧娟,徐倩,徐耀文三人来到澄江中心小学后上三年级。徐子涵,在长畲小学时,一个人一个班,到澄江中心小学上四年级,一下有了几十个小伙伴,宿舍还有乐高玩具,他们特别高兴。
原来的长畲小学校长徐良清也跟到澄江中心小学任教。他坦言,以前孩子们学习成绩比较差,师资力量跟不上,现在,孩子的成绩都好了很多。徐慧娟说,英语考了94分,数学84分,以前都是60多分。
为了让孩子适应新学校,学校给孩子设立了生活老师,朱俊娣是徐慧娟的生活老师,她把同村来的女生先分在一个宿舍,一周后分开,分开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堉烨的爷爷奶奶参观完寄宿学校放心地笑了。
眼见为实,堉烨的爷爷奶奶看了宿舍,见了老师,还让堉烨学着踢了足球,爷爷终于放心地说,可以让堉烨出村上学。
戈新县介绍,马云公益基金会每个月都会来寻乌考察,他们计划投入万元,翻新改造10所以上马云乡村寄宿学校,目前已有21所10人以下的教学点撤并优化,多个孩子住进了温馨的宿舍。
二、“我和你是一模一样的家境,你上高中了,一定能考上大学。”
“从小,我对‘爸爸’‘妈妈’这两个词异常陌生,在书中读到这些词就感觉卡在嘴边念不出来……”
这是一名高中生的心灵写照。她叫尹芸,寻乌中学高二14班学生,家住寻乌县吉潭镇滋溪村,家中姐妹三人,她是老大;妹妹尹莘,在职业学校上学;小妹尹婷上初三。
“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六年级时,爷爷去世。”谢薇老师是尹芸的班主任,在她眼里,尹芸学习特别刻苦,不用老师操心,总分排名进步很大,尤其入选“新未来高中生计划”之后。
“新未来高中生计划”是阿里公益基金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作项目,针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成立“新未来高中生自强班”。在寻乌中学,为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提供元补助金,直至高三毕业。
戈新县第一次见尹芸时,感觉这个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尹芸第一次见戈新县特别吃惊:“新县叔叔的家境竟然和我一模一样,我俩的父亲都是出车祸去世的,母亲都改嫁了,都是跟奶奶过,都有一个特别好的姑姑。”相同的人生处境,一下子拉进了两人的距离,尹芸似乎突然打开了内心的窗户,她说:“新县叔叔能做得这么好,将来我一定也很好。”
如今,尹芸在班里变得越来越开朗,上次考试语文考了分,老师说,她的成绩很稳定,每次测评考试都超过一本线。
尹芸(右二)在学校住宿,三姐妹只有周末回家才能聚在一起。
戈新县出生在河南农村,兄妹五个,他是长子。13岁那年,父亲去世,年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姑姑告诉他,实在没能力供他上大学,只能上中专,为凑学费卖了家里的拖拉机。“我自己没上过大学,来到寻乌,靠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阿里公益资源的投入,我要尽最大能力让别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学校对尹芸也特别关心,给她免了学费,加上每年元的补助,尹芸上学没有问题,但还是特别节省,吃饭总是吃最便宜的菜,七块钱一份。戈新县对她说:“我小时候,不能像城市孩子学各种特长,我的特长就是吃饱饭,不生病,能干活,所以,无论如何,吃好饭,不能从饭上省钱。”
陈志斌是“新未来高中生自强班”的班主任,他熟悉班里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孤儿和离异家庭占了一大半。他定期组织学生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心态,他说,孩子入选‘新未来高中生计划’后成绩普遍更好了,也更加活泼了。
三、“我就是20年前的你们,一个中专生,你是自暴自弃,还是奋力拼搏?”
“20年前,我靠着勤工俭学,勉强完成学业,我知道一个中专生找工作有多难。”
年9月23日,戈新县在寻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学生分享时,一上来就说了这句话。他看见,原本拿着手机在玩的几个学生有些疑惑地张望着他。杨纯,就是其中一个,他是级学生,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考不上高中,进了中专,从内心深处,把自己放弃了,在课堂上,没有心思听课,玩玩手机,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以此掩饰内心的焦虑。”他曾经直接把这种心理感受告诉他的班主任林霖。
戈新县说:“我就是20年前的你们。”
20年前,戈新县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乡里的砂轮厂烧窑,一天10块钱。有一天,突然接到同学电话,让他去广州做文员,月薪元,他拎起几件衣服就去了广州,结果误入传销窝,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他和另外一个人逃离到宁波,身份证被扣在传销窝。在宁波,实在找不到工作,只好沿街卖洗发水,没有底薪,一瓶提成5块钱,每天背着满满一包10公斤的洗发水奔跑在大街小巷。5年间,他从宁波辗转到常熟,从卖洗发水到卖软件,一直处在默默的坚守中。
戈新县向同学介绍完了自己的经历,说明了来意。针对中职学生就业难,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推出职业教育脱贫计划,戈新县做的是,在寻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募40名学生参加为期5个月的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实操培训班。这个专业在国内前景看好,月薪可达元以上,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杨纯一听,赶紧报名了。
“目前,开班一个多月,很多同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杨纯成了班长。”林霖说。
蔡崇信影视后期实训班的师资力量来自北京,他们把最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直接面对面教给孩子。
杨纯上任班长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上课自愿交手机,把前面浪费的时间补回来,他原本想可能有阻力,没想到,同学们都同意这个做法。杨纯前几天到杭州参加了技能大赛,还第一次到了阿里巴巴,回去后,他告诉同学,阿里科技感很强,很大,进去就转晕了。“但是,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曾经的迷茫中看到了光芒。”杨纯说。
戈新县和杨纯谈心
戈新县有时会找杨纯聊聊天,戈新县说,如果你是大学生,可以低看自己,如果你是中专生,就一定要高看自己。杨纯聊完后感觉内心充满力量,他说,只要有技能,只要肯努力,中专生一定也有美好的人生。
四、“就业培训,在寻乌上班,月薪万元不再是梦想。”
戈新县到寻乌后,用自己切身经历,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中小学,落地马云乡村寄宿学校;在中专,落地蔡崇信职业教育脱贫计划;在高中,落地‘新未来高中生计划’,还开展洋葱数学、松果公益等趣味教学以及乡村女子足球计划等。
教育从娃娃抓起,针对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戈新县还落地了由湖畔魔豆基金会捐赠的“养育未来”项目,第一批5个“养育未来”中心已完成装修,22名养育师与3名管理中心干事招募到位,5个站点全部开业,为周边多名0-3岁孩子提供免费科学养育服务。邝云彬是一岁半的孩子,家住岗背村,附近就有一家“养育未来中心”,他妈妈每天都陪他来玩,这里设施安全先进,有养育师讲课,还能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生命最初的0天,是人类大脑发育的最关键阶段,‘养育未来’计划就是帮助这个阶段的儿童均衡发展。”戈新县说。
除了学生教育,戈新县还瞄准了就业培训。
在寻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月25日,阿里巴巴第一批“橙才计划”开班,脱产培训42天,35个学员,考试合格后,进入阿里巴巴寻乌客服中心工作,起初,因疫情居家办公,10月22日,客服中心正式在幸福小镇启用。这个“橙才计划”已帮助多人完成培训后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68人是返乡就业人员,七成是“宝妈”。
何莉娜,寻乌县长宁镇人,“橙才计划”第一批学员,半年时间,从专职宝妈蝶变成职场精英,开朗活泼,风风火火,如今带领30多人的团队。戈新县说,第一次见何莉娜时,她不爱说话,还有点产后抑郁。
年12月12日,何莉娜发工资了,0多元。她高兴地说,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在寻乌也能拿到万元月薪。
何莉娜
陈芦清,花名衢寻琪,南桥镇高排村人,在厦门做了7年会计。因母亲去世,回到寻乌,找不到会计工作,报名“橙才计划”。如今,在客服中心工作,工资和在厦门差不多,拿到多元,有大把时间陪父亲;谢兴朝,腿部残疾,曾在广东打工,疫情后回寻乌送外卖,一个月挣0多元,后来进入客服中心,不用再艰难地上下楼。如今,第一批“橙才计划”中已有13人晋升,“我们一个个都在改变,我们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何莉娜说。
……
戈新县经常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个人不能改变家庭出身,但可改变自己的命运。戈新县利用阿里巴巴脱贫特派员的资源优势,成为“摆渡人”,让更多人更容易改变自己的命运。对戈新县来说,人生初始,努力比选择重要,从出生到上中专,再到卖洗发水,那时,他没得选择;从卖洗发水到卖软件,接触和学习了更加专业的知识,这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从卖软件到阿里巴巴,选择和努力两者都很重要。
戈新县依稀记得到阿里面试时的场景。
面试官同时面试三个人,问了三个相同的问题,第一个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是什么?戈新县说,父亲去世;第二个问题是,销售生涯中最难忘的场景是什么?他说,去山里推销洗发水,错过回城末班车,一家又一家,敲门求收留,无果,雨夜,沿着山路下山,饥饿,寒冷,恐惧,后来,钻进路边的一辆中巴车捱过了一晚;第三个问题问记忆最深的一句话。他回答:“你每天见个客户,个拒绝你,你就成功了。”
后来,他才知道,阿里巴巴当时破格招他的原因是,他遭遇了常人没有的挫折,吃过常人不能吃的苦头,有着常人难有的坚持,他对人生的坚持弥补了学历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