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嬗变留车村

2022/8/26 来源:不详

文/张慧超

年元旦节后,自京飞抵虔城,转乘大巴车一路南下,约四小时车程,至寻乌县城落脚,彼时,天已入暮。

次日午后,清风徐来,马蹄河畔,杨柳依依。县城整洁的步行道旁,有三五孩童顶着红扑扑的小脸儿,在阳光下嬉闹着。路上行人,步履不徐不疾,身处其中,竟也平添了几分自在。

这座客家摇篮,同样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早年所著《寻乌调查》,曾多次提及一个村庄,正是笔者此行的目的地——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村。

留车村位于寻乌县南部,是留车镇政府所在地。江西S省道穿圩镇而过,新建的江西寻乌至广东龙川高速公路,在留车设有高速出口,极大地缩短了从留车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车程。

在县客运站花费11元买了一张镇村公交车票,出县城一路向南40公里,便是留车村。

当天恰逢雨天,雨滴不大,却细小绵密,天微凉。车窗外,道路两旁彩色房屋栉次鳞比,一楼多为临街商铺,开有民宿、餐馆、电器、家具等各色小店,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到我们村委会下车?跟你说,我们村委会可漂亮了,你去看了就知道!”

得知我的下车地点后,公交师傅突然来了兴致,语气中透着的那份自豪并不难识别,彷佛阅人无数的他,早已看出我这个外来客,正用难掩的好奇心,打量窗外的人群与街道,生怕我错过了村子的好。

“就这儿下,村委会往上走不远就到了,下午你要回县城的话,就还在这等车,我来接你。”

微笑致谢后,顺着公交车师傅手指的方向,不远便见一片开阔的广场——留车村新时代广场,正前方一栋三层建筑,灰白主色调施以红黄点缀,透着大气,绿植花卉在侧,又显雅致。建筑正中一枚黄色党徽下,“以人民为中心”几个大字很是醒目,再下方门头处的“留车村”字样,提示我已成功抵达此行的探访地。

留车村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亩,林地面积亩,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户人,加上圩镇常住人口达人。村里有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村卫生室,留车镇车站、卫生院、养老院等也坐落在留车村内。

眼前所见的这栋三层建筑为留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留车村委会所在地。该建筑不仅外观大气,内设功能也十分完备。一楼设有群众服务大厅、留车镇文史馆、群众活动室等;农家书屋位于建筑二层,名为新民书屋,步入其中,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设计感十足,沙发桌椅置于这方浅色空间内,被科学划分成为不同阅读区,政经、生活、文化等各类图书整洁摆放在书架上,整体观感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城市的书吧。一旁书画室墙上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再旁边是村党员之家与乡村振兴办公室;建筑的三楼设有乡村影院、舞蹈室、健身室、科教空间等。

如此亲身走过一转,对于先前公交车师傅口中的那份自豪,便不难理解了。

何为“留车”之意?名称又因何而来?出发前心中的疑惑,成功在留车镇文史馆中找到答案。

留车,古称“双桥”,因早期双桥堡所在地留车村有东、西两座古桥而得名。据《长宁县志》记载:留车东桥,由当地邝荣谓建,曾宗高修,后毁于火,其孙邝铨道与族人铨谦重修;西桥由曾之佐建。其时政制为府、县、堡,留车隶属赣州府安远县,取名双桥堡。

传说留车原称流田,即寻乌水、芳田河、石贝河三条水系流经汇集此处,人们在河迳边修建桔槔轮车取水灌田,后根据水系地形,“流田”因象形合为“畄”,又因河道边水车众多,合称“留车”。

“三水入村,润田水车”即为“留车”之意,加之此处为水陆枢纽,古时商贸繁荣,舟楫车乘,多聚于此,又添“留车”新意。

留车村作为留车镇圩镇所在地,有着四百多年的圩场商贸文化,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中还特别提到留车圩场是寻乌县第三大圩场。如今留车村的商贸、服务业依然发达。步行村中可见,各色饭店、宾馆民宿、大中型商超一应俱全,还有若干个物流服务点,可承接寻乌南部5个乡镇的货运物流。

临近中午时分,味蕾开始蠢蠢欲动。没错,对于一个村庄的理解,怎能少了美食加持?偶见中心街头一处刘姓餐馆内,几张木制桌椅旁,有三五客人正在用餐。店内没有菜单,需到菜品柜前,依据店家备菜点单,各色蔬菜与不同肉类可以自行搭配,选择倒也丰富。择一空位落座后,厨房便传来阵阵忙碌的炒菜声响,伴随食材与热油的碰撞,散发出阵阵香气。

许是到了饭点儿,不一会儿,店内就被陆续而来的食客坐满,那些进店后便径直去菜品柜前点菜的人,一副轻车熟路的样子,多半是店内的熟客。

“您这生意可真好!”服务员上菜间隙,我感慨道,本要转身离开的服务员忽地停下脚步,笑着望向我说:“这才哪到哪,生意好的时候,顾客排长队,等半天吃不到,急得想骂人嘞!”在她的笑容里,再次感受到一份熟悉的自豪。

在寻乌县留车镇“百香果产业”乡村振兴基地,日日红种植合作社办公区内,负责人陈皆治熟练地操作着茶台,热水、温杯、泡茶,动作一气呵成。

“今年种了一百多亩百香果,产量还可以,市场价格也还不错。”谈话间,陈皆治手上的动作并未停止,很快,每位到访者的座前,都摆上了一杯热茶。

眼前这位80后乡村致富带头人,看上去有着超越年龄本身的成熟,浓眉大眼,留着平头,讲话思路清晰,直指关键。

“今年黄金果亩产值大概在两万五,‘台农一号’稍微差一点,一万四左右,今年天旱,‘台农一号’坐果率比较低,产量没有搞上来,但价格还可以。”

陈皆治说,今年合作社种植的一百多亩百香果,总收入大概在九十万元左右,将按照合作社成员入股比例进行分红。

寻乌县作为果业大县,因为土壤和气温适合脐橙生长,脐橙种植曾是留车村的支柱产业,最大种植面积曾达余亩,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元。

早些年,陈皆治也与村里其他人一样,从事脐橙种植。未曾料想年一场柑橘黄龙病席卷而来,将这个以脐橙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小村庄推向了贫困。年底,村人均年收入降至元,留车村被列为江西省“十三五”贫困村。陈皆治也被迫开始摸索新的出路。

“我记得年冬天大概也是这个时候,跟原来做脐橙生意的客户说,黄龙病脐橙树都砍了,搞什么好呢?他说福建这边种百香果还可以。”

陈皆治说,那时寻乌县听说百香果的都很少,更别说种植了。他花了几个月潜心研究后,决定试种看看,没想到株百香果就挣了5万多元,这让他看到了百香果种植的巨大潜力。

年,陈皆治成立日日红种植合作社,同年,“合作社+农户”模式的留车镇百香果产业乡村振兴基地在留车村成立。在镇政府帮助下,平整部分山地,获得了小额贷款扶持,陈皆治将种植面积扩大到多亩,年0多株百香果产值近九十万元。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合作社,农户以劳动力入股,并通过闲置土地流转,增加租金收益,享受利润分红。如今合作社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拥有户成员,其中包含原贫困户89户。

然而,百香果种植并非一帆风顺。年,陈皆治去到浙江大学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回来后的场景他至今难忘。

“搞农业主要看天气,那年真的亏惨了!”因为天气原因,将近亩百香果全部死掉,除去种植成本,陈皆治还承诺给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前3年每年0元的保底收入,这笔账算下来,当年合作社亏损了近40万元。

年,疫情导致百香果滞销,时任驻村第一书记雍鑫急忙与陈皆治商量解决办法。陈皆治提出将百香果加工后放进冷库,疫情形式好转后,可以售卖百香果果胶、果汁、果皮等。就这样,合作社帮村里的贫困户消化了好大一部分滞销的百香果,有效防止了脱贫户返贫。

年已经是陈皆治种植百香果的第五个年头,近20年的水果生意所积累的人脉,让他从未愁过销路。目前,他的百香果已经销售至上海72家连锁超市。陈皆治说,他十分看好百香果产业的市场前景,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将百香果育苗、种植、销售到加工整条产业链延申,并大力开拓北方市场。

“我们这里是富硒土壤,种出来的百香果,跟广西、越南相比,品质口感各方面都不输,口感好,香味浓,特别是压枝的时候,风一吹,十来米外闻到都很香!”陈皆治笑言道,眼中透着坚定。

陈皆治的百香果种植之路,是留车村产业升级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村民的自主探索下,留车村以脐橙振兴为抓手,探索种植百香果、油茶、枇杷等农作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开启了产业多元发展的转型之路,走出了一条从脐橙“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产业振兴之路。

年3月,留车村正式脱贫退出。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群众稳定增收,成为留车村的新课题。

年6月,在对口支援单位中宣部协调支持下,寻乌县引进了蛋鸡养殖龙头企业——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寻乌设立分公司,并在留车村建设金鸡产业园。这个总投资超6亿元的德青源金鸡产业项目,为留车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该项目采取政府出资建厂、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获益的商业模式运作,项目全部建成后总饲养量将达万羽,年产蛋7亿枚,并将配套建设蛋品加工厂等加工产业,每年将为地方政府带来万元厂房租金和近0万元税收,预计可带动多人就业,

年11月8日,随着首批20万羽雏鸡安家留车村,一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早上7点,留车村金鸡产业园内,48岁的留车村民涂秀娣熟练地将工服穿戴整齐,去厂里吃早餐,准备参加接下来7点50分的例行早会。

涂秀娣已经在金鸡产业园上班一年多了,主要负责看管鸡舍,打扫卫生及做好日常消毒等工作。早前,她也曾去深圳打工,去年老公因生病意外离世,三个孩子中最小的只有11岁无人照顾,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回来。

“以前在外面上班,小孩子总是打来电话哭,就心软嘛,这里上班除了一天三顿管饭以外,工资也比原来村上的电子厂高一些,能陪在孩子身边,肯定比外面要好。”涂秀娣说道。

年1月10日,在留车村金鸡产业园内,亚洲最大蛋品生产基地字样十分醒目。鸡蛋分选中心外,一辆大型货车正在装车。

“这个鸡蛋从输送带上出来到这里,现在收集完了他们在清洗机器,鸡蛋到那边清洗、风干、紫外线消毒、识别分级、码盘,这套设备是从荷兰进口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鸡蛋分级加工线,每小时可分选19万枚鸡蛋。”

寻乌德青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国平称,鸡蛋分选中心的整套加工线,从挑拣鸡蛋到喷码包装,中间需要经过14道工序,确保蛋品质量,生产出来的鸡蛋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这里能够看到鸡舍”,话音未落,透明玻璃前的帘布自动向两侧缓缓拉开,现代化养鸡棚内场景清晰可见。刘国平称,鸡舍分上下两层笼养,一栋鸡舍可饲养20万羽蛋鸡,为国内目前单体规模养殖量最大。养鸡棚内喂料、饮水、光照、集蛋、清粪等全部实现自动化,屋顶小窗用来协调冬天与夏天通风方式,让鸡舍基本保持恒定温度24°左右,这样更有利于鸡产下健康的无抗鸡蛋。

刘国平表示,目前一期建成的9个蛋鸡场已有2个投入使用,现总存栏量为35万羽,预计明年9月份实现一期万蛋鸡满产。项目二期将建设60万羽蛋鸡场、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并配套包装纸箱厂和物流公司,目前已完成可研规划及文本编制工作。将在一期满产后,稳步推进二期项目建设。

古今须臾,四海一瞬;青山依旧,碧水悠悠。驻足在留车镇文使馆内,留车村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自年实现贫困村退出,年3月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年8月高质量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如今的留车村,村貌一新,产业正兴,成功实现快速嬗变。

留车村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彭佛成表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接下来留车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农产品种植规模和科技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在探索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努力将留车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村。

文史馆的结语,生动诉地说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动人篇章:

数百年前,客家先民汇集于此、和合与共,开拓属于自己的家园。绵绵山川、青青河水。葱葱稻田、澄澄湖塘,白墙青瓦、石板街巷,构成了人们共同的生息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留车人以勤劳为犁,开垦出一个个稻香丰年;以开放为舵,竞驶出一条条商贸航船。

在这片土地上,留车人将规训立于堂前,延续诗歌传家的人文血脉;把热血融进沃土,谱写革命斗争的红色诗篇。

在这片土地上,有留车人自己的奋斗史诗,搞建设、促改革、战贫困、谋振兴,用汗水把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富裕模样;更有外力的帮扶佳话,中宣部、深圳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用真情把革命老区的乡村变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弯弯的留车河缓缓地流,记录着先辈的故事,承载着不灭的荣光,连结着不息的奋斗,汇聚着浓浓的深情,流向新时代的征程方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