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赶水书记的乡村初探索

2023/4/9 来源:不详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本文转自:梅州日报

“王书记年轻,敢想敢干。”这是石正镇石正村村民对王智伟的第一印象。王智伟个头不高,不太爱说话,作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年出生的他可是全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王智伟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梅州多地辗转。一年多前,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城市再好,还是无根。家乡再差,还是故里。”他认为乡村振兴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

“现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约为36岁,班子成员年轻人更多,更有活力与干劲。”王智伟介绍,之前石正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现在整体年轻不少,他也是班子成员中最年轻的,“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是班长,也是带头人,既感到压力,也有能跟大家一起为石正谋划未来的自豪与信心。”

年纪轻轻就当村书记,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王智伟在刚任书记的一段时间也比较迷茫,“之前没接触过,很多事情没有头绪,慢慢熟悉了就好了。”为此,王智伟积极向前辈请教,慢慢摸索,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去年天气干旱少雨,石正村春耕生产受到影响,村民们为此直发愁。王智伟在走访了解情况后,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旱情。他还带领村干部一起去旱情较为严重的赤岭片区疏通圳道、引水,“为了保障下游的农田灌溉,我们把圳道的缺口先堵住,同时清理淤泥,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在赶水。”王智伟说。村子里的旱情得到缓解,农作物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村民们因此把王智伟称为“赶水书记”。不久,就连临近的江西寻乌县丹溪乡的部分村民都知道了“赶水书记”。丹溪乡的村民感慨道,“村书记亲自来赶水,以前见都没见过。”

“农村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得不到村民的信任,乡村振兴难有根基。”王智伟主动服务群众的举动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年7月,石正村上街有两户人家因为相邻的水沟发生口角,纠纷导致一方股骨骨折。王智伟带领村委会副主任凌宏浩前去调解,耐心安抚双方当事人。考虑到双方是邻里关系,王智伟又主动走访周围邻居和知情村干部,找准双方矛盾点,并多次联系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

“双方当事人之前就是有些矛盾才闹得这么大,王书记多次上门劝说当事人,双方最后各退一步达成和解,并赔付了医药费。”凌宏浩说。

如今,走进石正村,村道整洁干净,黛瓦白墙映入眼帘,村民走在路上精神饱满。住在石正村大圳背的村民曾云辉说,“王书记来了后我们这环境好了很多,他做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这得益于去年石正村进行的人居环境整治,包括亮化工程、主干道定时清洁、安装垃圾分类亭等内容。“我们分两批对18个村民小组新装路灯,安装了棉地里、白屋、寺前等垃圾分类亭,定期对主干道进行清洁,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王智伟解释。

“我们还准备在高前小组建个文体活动中心,并修条路通到河堤。”王智伟说,每逢年节假期,高前小组的路经常塞车,同时为了让附近村民有个活动场所,王智伟与村两委决定在高前小组建个文体活动中心。“顺利的话最快10月就可开工建设。”他补充道。

在王智伟带领下,石正村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农村。”王智伟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