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盘活水经济

2024/8/26 来源:不详

惠州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线每秒可灌装23瓶毫升的纯净水。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位于西枝江源头的佐坑村对西枝江两岸进行了生态修复保护。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一湖两江十四涌,一海三山八湿地”,这是对惠州水系的最全面描绘。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枢纽,隶属珠江流域的惠州水系纵横、水网密集,这些江河水库积雨而生、穿境而过,沿途哺育了珠三角地区众多城市。

一直以来,这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以水而荣的滨水城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优越的水生态资源,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措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做强水生态文章。

当前,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战略下,惠州的美丽水生态已成为改善宜居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支撑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的宝藏,形成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滨水经济带。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曾汉

有6条河流集雨面积超平方公里

惠州集雨面积超过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6条,分别是东江、西枝江、淡水河、公庄河、沙河和增江,数量约是全省的十分之一。

如果说,数不清的溪流河道是城乡发展的毛细血管,东江则是活力惠州最重要的主动脉。

东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自东北向西南横贯惠州全市。其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流至河源龙川与定南水汇合,古称湟水、循江、龙江。蜿蜒流过惠州境内km的“旅程”后,东江最终经东莞流入珠江,从虎门奔涌入海。

从年起,惠州开始实施两江四岸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在东江两岸建设了东江公园、东江沙公园等,大力实施东江沿岸景观工程改造。年惠州东江水利枢纽竣工,蓄水后惠州市区河段的水位有所提高,城市水面覆盖率扩大,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独特景观,极大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

西枝江是东江的一大支流,是惠东人的母亲河。惠东县莲花山脉是西枝江的重要发源地,山中数不尽的溪水汇聚成河,在白盆珠水库集聚后向西湍流,进入惠城区后,在东新桥下以“入”字形注入东江,全长约km。

东江的另一条大支流是公庄河,其发源于龙门县桂山糯斗柏,经博罗县的黄陂与水东陂水汇合后称公庄河,由西向东最后流经泰美入东江,全长约81km。在博罗罗浮山下,公庄河宛似一条青罗带,冲刷出来的独特盆地风光,形成了广袤沃野。

自古至今,惠州的水与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苏轼寓惠期间,将百姓用于灌溉农田的丰湖,改称为“西湖”,并为了便利湖、河沿岸百姓的交通,在西湖上筑堤修桥。

如今,惠州东江段两岸,已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格局和以“四东文化”(东江、东坡、东征、东纵)为品牌的城市文化特色。

年,惠州全票高分获得“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成为代表惠州城市生态形象的“国字号”荣誉。

如今,随着惠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在支撑和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园区稳定发展上的作用日益彰显,水资源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人民健康福祉的命脉。

出台法规为河湖保护戴上“紧箍咒”

清晨,淡水河碧波荡漾,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不时有鹭鸟掠过。从污染严重的“一潭死水”,到水清岸绿、鹭鸟齐飞,如今的淡水河,已变为一处拥有亲水平台、空中栈道等公共休闲设施的滨水公园。

这是惠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当前,惠州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统筹引导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与水资源安全保障相协调,持续释放水生态红利。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市九大流域条主要一级支流水质稳中有升,20条支流上升为优良水体,1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省考核目标,水质优良率94.7%,劣V类比例为0,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不仅如此,惠州对水的保护还体现在法治层面。年,《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出台实施,明确了“上游治山、下游治污”的保护理念;年,《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实施,条例对风景名胜区内放生、游泳、垂钓等问题作出禁止性规定,并规定这些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为河湖保护立法,彰显了惠州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截至目前,惠州已出台5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2部与水相关。

事实上,作为一座水城,在气候变化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水资源承载压力加大等客观因素下,惠州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年秋季以来,惠州乃至粤东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旱情,一度让座小型水库达到死水位,无法正常供水,给水资源保障造成了巨大压力。

“全市双水源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惠州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惠州沿江以东江为主水源的地区基本没有第二水源保障,北部则基本依靠单一山区水源,南部以西枝江水源为主、以调水工程及山区水库为辅,水源体系不完善造成供水风险抵御能力不足。

面对复杂严峻的保供水环境,科学规划和建设水利设施极为重要。目前,惠州正进一步统筹全市东江、西枝江、重大引调水及蓄水工程,规划建设南、北两大水网工程,以提升应对极端干旱年、重大供水危机的能力。

根据计划,南部水网工程是以东江、白盆珠水库为主水源,扩建调蓄节点、新建输水线路,以满足惠阳、惠东、大亚湾、仲恺等县区中长期用水需求,并使片区人民喝上白盆珠水库水和东江上游优质水;北部水网工程则是实施博西、博东水网和天堂山引水工程,可从本质上实现惠州北部地区的多水源保障和供水提质升级,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文体旅活动丰富水经济发展模式

炎炎夏日,博罗湖镇响水河段的河道内欢声笑语不断,这里已成为珠三角市民避暑玩水的旅游目的地。

几十公里外的罗浮山脚下,在形如“水龟”的百岁山矿泉水生产基地内,一瓶瓶高档矿泉水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打包后卖向全国各地。目前,这里已经建立了3期现代化矿泉水生产基地,单条生产线产能可达每小时瓶。

无论是建设矿泉水基地,还是开发漂流等生态旅游资源,惠州用实践行动,把美丽水生态转变成为了富民水经济,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生动内涵。

每条河道都能成为风景区,都能变为经济带。去年,惠州新增建成碧道96.75公里,通过碧道体系建设,改善了河湖岸线环境、提升防洪排涝安全水平,也给城市和乡村带来公共空间。

当前,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契机下,惠州大力推动碧道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碧道经济和文化内涵,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碧道+”文体旅活动,不断丰富水经济发展模式。

比如,博罗大洞水库新建了约8公里的环水库碧道,串联绿谷赏林、花阶览山、草滩戏水、云台观湖景观,形成了设施完善的环湖碧道慢行系统,并联动美化周边村容村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周末游玩打卡,为农特产销售带来了新渠道,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涌现,带动村民致富奔康。

在惠东白盆珠,日前举办的乡村旅游文化节上,也让游客体验了一次水生态文明带来的乡野乐趣。

不久前,《惠州市年实施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发布提出,将启动幸福河湖建设,通过提升河湖品质功能,依托全市河湖资源优势,推动水经济新业态项目试点发展。

据悉,新业态项目既包括供水、农业灌溉、水产养殖、水力发电、内河航运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水上运动、内河游艇游轮、水文旅文创、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产业,优先支持条件成熟,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大众消费、拉动就业创业效果好的项目,在项目立项审批、运行管理、安全防范、生态保护等方面,探索有益经验,推动水经济健康发展。

■观察眼

发展水经济

做活水文章

惠州就是一座水城,因为有水,才有了城。

滔滔奔流的东江水横贯惠州,形成了“四东文化”特色城市内涵;而自东向西的西枝江,在惠城水东街附近交汇,是古时粤东水路运输中转枢纽、商业旺地,造就了惠州粤东门户的美誉,也让惠州成为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还有数不清的溪流、湖泊、水库,共同绘就了惠州丰富密集的水网系统。

从古至今,惠州人书写出了绚烂多姿的“水文章”,造就了内涵丰富的水生态文明。

北宋文豪苏轼寓惠,为西湖修建桥梁、堤坝,便捷水上交通,如今西湖已成为国家级5A景区;

新中国成立后,白盆珠请来苏联专家援建水库,动员余名工人参与建设,如今已成为惠州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的重要水利设施;

龙门人凭着“一手一脚一肩膀”修建龙平渠,利用科学的水利设施,哺育了万亩沃野,成为丰收渠、幸福渠;

再到淡水河治污攻坚战,历经10年建设通水的稔平半岛供水工程,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等等。

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坐拥如此厚实的生态“家底”,惠州部分沿江河乡镇依然面临着发展窘境。

水是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纵观大江南北的城市与乡村,越来越多的地方依托生态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敞开水路,做活经济,就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不能把发展“水经济”只停留在第一产业上,还要发展垂钓、漂流、农家乐、水上乐园等产业,放大生态价值转换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变线。

很多地方已经有了经验。比如,博罗正着力打造“三瓶水”产业,分别是位于横河的景田百岁山矿泉水、公庄镇的官山矿泉水项目、麻陂镇的力加力矿泉水项目等;龙门、博罗、惠东等地依靠水资源,发展漂流、温泉、水上乐园、民宿等休闲旅游服务项目。

此外,惠州也可以推动对水资源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攻坚“水旅产业”,发展水边经济和水上经济,打造特色鲜明的水旅产业;依托城市和乡村碧道、水生态公园建设,沿水域岸线,打造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水岸线经济,形成沿水域岸线经济带。

当前,广东正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相信水色山光的惠州,有机会、也有实力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让繁荣的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IP。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