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
2023/7/23 来源:不详白癜风那里能治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
常琦彪
11月13日晚,我们到达井冈山,住宿在井冈山景园大酒店,受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热情接待。
要写一写井冈山之行,确定不下来用什么题目,猛然记起那晚在井冈山一家红色书店里看到的郭沫若年写的《宿吉安》
面对白鹭洲,
葱葱林木稠。
无心寻古迹,
有意浴中流。
泰岱小天下,
海洋容细沤,
井冈山下后,
万岭不思游。
便用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名句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11月14日,正逢星期六,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预约团队超过了百个,一大早,团队已经排起了长队。由于行程紧,我们通过绿色通道进馆参观、学习交流。
井冈山斗争从年10月至年2月,虽然只有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积累了我党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宝贵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先尝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形成了全国根据地的“井冈山经验”,破解了中国革命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井冈山,因之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革命大本营,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览全面介绍了波澜壮阔的井冈山斗争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年10月至年2月),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我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年10月27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壮大武装力量,重建党的组织,逐步形成以罗霄山脉中段为武装割据的局面。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部队和湖南农民军,由湘南转移到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队伍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创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新时期。同年12月,彭德怀、腾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军一部,由湘鄂赣边辗转至湘赣边界,在井冈山和红四军会师,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武装割据力量。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在赣南、闽西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实行武装割据;彭德怀、腾代远领导红五军留守湘赣边界,直至年2月,为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井冈山的斗争,开辟了我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立足点、武装力量的集合点,革命胜利的发祥地。
曾经课本里那篇耳熟能详的《朱德的扁担》家喻户晓,扁担就陈列在井冈山博物馆里,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曾经还有一篇课文为大家所熟知,这就是《八角楼上》,我们没有去八角楼旧址参观,但博物馆里八角楼景观,展现了课文里的情景。就在八角楼那盏微弱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巨著,创立了红色政权理论,用理论的大旗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有许许多多特别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这些故事震人心魄。这里选取其中的4个感人故事,领略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年5月初,由于叛徒的出卖,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功名利诱和严刑审讯,刘仁堪坚贞不屈,怒斥敌人。敌人割掉他的舌头,他咬紧牙关,用脚指蘸着口中流出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丧心病狂的敌人最后砍断了刘仁堪的手脚,惨无人道地割开了他的胸膛,可罪恶的杀戮,验证的是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
年仅16岁的吴月娥参加少先队,为红军站岗放哨,张贴标语,查路条,探敌情,干得很出色。根据地失守后,吴月娥为转入深山的红军部队担任联络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她被敌人抓获了。敌人逼她带路寻找红军。当来到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谷激流的险地时,吴月娥突然回转身来,紧紧抱住一个跟在她身后的国民党军官,跳下深不可测的悬崖。
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年初,她随红四军主力下山,转战于赣南寻乌项山时,为拥护朱德不幸因伤被俘并暴露了身份。敌人将她押解赣州,电告蒋介石,妄图在她身上获取红军的军事机密和行动计划。他们对伍若兰软硬兼施,严刑逼供,施尽各种法西斯酷刑。伍若兰始终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她以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共产党人从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
年6月,赣敌对井冈山发动第四次“进剿”。在一次战斗中,敌军在七挺机枪的掩护下,冲上战略要地。第三团红军班长马奕夫见身边战士纷纷倒下,怒火中烧。他艰难地爬到敌人机枪所在位置,突然一跃而起,鼓足全身力气扑向敌人机枪,双手握住枪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机枪枪口。战斗胜利了,马奕夫班长却长眠在这块红土地上。
诗人藏克家写道:“山因革命而高,地以人杰为大。”在井冈山,这样的革命故事还有很多,当你踏上这块红色的土地时,你一定感觉到了历史的风云在这里重现,当年的炮声仿佛在耳边回荡。
参观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参观了茨坪毛泽东旧居。年10月至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井冈山斗争时期,常住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曾在这堂屋里召开过多次革命根据地干部会议。曾在这里听取汇报、起草文件、布置工作,为巩固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年11月间,毛泽东同志在这土屋的油灯下,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一光辉著作。
参观完毛泽东旧居,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茨坪北山,由纪念堂、雕塑园、碑林和纪念碑四部分组成,布局新颖、气势怀宏。在这里鸟瞰茨坪,井冈山景物尽收眼底。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战士在作战之前,会在脖子上系一条红色牺牲带,把自己名字写在上面。如果不幸牺牲了,就让战友把它带回去给自己的亲人。
井冈山斗争是艰苦卓绝的,虽然只有短短两年零四个月的历史,但当年牺牲的烈士却有四万八千多人,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人,还有3万多人没有留下姓名。按照时间推算,平均每天将近有60位红军战士倒下。那一声声昨天的铿锵呐喊,至今萦绕在井冈山上,那一颗颗岩石般坚韧的心,一次次撞响历史的回音壁。
在这里,我们列队集体默哀,向红军烈士鞠躬致敬!
井冈山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追求崇高理想的人们缅怀历史、陶冶情操、提升人格、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
井冈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这不是指它的海拔高度,而是指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没有井冈山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井冈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块奠基石”。年3月,朱德为井冈山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山”。除此之外,井冈山在历史上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我军第一块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我军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红军第四军
我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我军第一次在连队建党——支部建在连上
我国第一次组建党的边界特委——湘赣边界特委
我党主持制订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我军第一次成功改造绿林武装——袁、王部队
医院——医院
我国第一个红色圩场——草林圩场
我军第一所红军军官学校——井冈山红军学校
我军第一个兵工厂——茨坪军械处
我国第一个红军造币厂——上井红军造币厂
我军第一个红军被服厂——井冈山红军被服厂
我国第一座最值钱的山峰——井冈山主峰(第四套人民币背面图案)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吸引着世人瞩目。这是一座独特而神奇的山,也是一座雄伟秀丽、红绿辉映的山。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里的一草一木,溅洒过革命烈士的鲜血。
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在国人眼里和心里的已经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震撼,更是一种信仰。
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