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让农民群众富口袋也
2023/5/26 来源:不详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m.39.net/pf/a_4358150.html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李浩报道: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坚持政治引领,以理念为先导、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手段,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突出抓住以全国、省、市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文化创新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弘扬向上向善积极发展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寻乌县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造综合体,巩固脱贫攻坚主阵地
1、推进阵地标准化建设。寻乌县以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为抓手,坚持整合阵地、队伍、活动等资源力量,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客家祠堂、闲置民房,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的化”原则,统筹党建、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工作需要和群众实际需求,整合建成村级“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综合体。
2、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按照“柑橘为主、多元发展”产业发展思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产业实践基地,由领办主体牵头组建合作社并鼓励农户(贫困户)多形式入股,形成“龙头(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农技专家、技术服务志愿者、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开展产业政策宣讲、产业技术培训、产品销售帮扶等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多元发展格局。
3、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行动,广泛开展“六星文明家庭”“清洁家庭”“五净一规范”示范户等创评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创造优美环境的积极性。持续整治人居环境,合力打造宜居美丽家园,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4、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典型创评等村级文化阵地,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百姓宣讲”等活动,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群众说事、民事直说、法官说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与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工作融合,组建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群防群治、平安志愿者“五支队伍”,推行百姓说事、警民联系、调查回访“三项制度”,积极开展法治文明劝导、治安义务巡防、群众矛盾纠纷调解等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解纷渠道。进一步推进治赌、治懒、治奢、治不孝、治愚“五项治理”文明实践活动。实现矛盾纠纷源头管控,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助力乡村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二)引领乡风,奏响同频共振交响乐
1、聚焦首要任务。打造“百姓说事亭”“文明实践点”“学习大讲堂”为代表的红色阵地。切实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组建“理响寻乌”宣讲团,10支宣讲队深入村组屋场、田间地头,重点围绕理论宣讲、感恩教育、文化惠民、技能培训、典型创评、法律讲堂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山歌老王”等一批百姓名嘴宣讲队,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宣讲,形成良好社会新风尚。
2、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资源、红色旧址纳入文明实践体系,在寻乌点差纪念馆、圳下战斗旧址、罗塘谈判旧址、罗福嶂会议旧址等红色旧址建设文明实践基地,各所站根据实际设立红色广场、红色K歌厅等活动场所,做实做强基层党校、寻乌调查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建设;依托图书分馆、农家书屋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四点班课堂、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文明实践活动,使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群众、充分发挥淳化民风的作用。
3、结合文明创建。推进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活动项目,利用网格化管理手段及脱贫攻坚帮扶机制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组织各级各类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服务基层,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文明创建指标体系,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动态管理,打造一批长寿村、生态文明村等特色示范村建设。
4、坚持共建共享。构筑文明培育精神文化高地。着眼盘活资源、场地平台的共建共享和联通贯通,突出阵地拓展、方法手段的守正创新,构建一站多点的1+N阵地格局,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同时,有序推进文明实践进公园、广场、超市、车站、企业,做到群众在哪里、阵地建到哪里,促使文明实践场所能够辐射到更多群众。
(三)以文化人,构筑振兴发展新高地
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乡风文明和文明创建等内容,常态开展政策宣讲、扶贫帮困、技能培训、健康扶贫、科普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推进乡村发展,充分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理论传播广,思想引领见效。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方法,紧贴群众“常态讲”,创新载体“生动学”,融入生活“天天播”,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精神之源。常态化地开展寻乌青年说、国旗下的宣讲、女性屋场会等多类型宣讲活动。同时,紧扣群众生产发展,主动对接技术专家,到村开展脐橙种植、柑橘培育、百香果和猕猴桃种植技术等各项产业技能培训,拓宽脱贫致富渠道,让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提升村民的致富技能。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从思想源头上阻断了赌博等恶习倾向。
2、典型创评多,榜样带动强劲。发挥扶贫工作队、文艺演出队、党员干部、光荣脱贫户、致富带头人、星级文明家庭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主题”化为身边的“小故事”,把传统美德的“大道理”寓于日常的“小感悟”,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激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对志愿服务实行“菜单式”供给,建立线上点单系统,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闭环,形成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邻帮邻、户帮户”“邻里守望,姐妹互助”等服务活动,发动妇女姐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养老助残、村庄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和谐、健康向上新风气。
3、移风易俗深,文明引导有力。重点打造村史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平台载体,开展孝老爱亲、弘扬乡贤文化等文明实践活动,把“反对铺张浪费、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美丽乡村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文明实践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亮家风家训、亮志愿服务承诺等“践行文明实践宣言”、“乡贤孝贤”、“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向善向上。大力塑造和宣传群众身边好党员、致富带头人、和睦家庭、孝敬老人、热心公益、清洁家庭等先进典型,树起精神文明标杆。
4、文化活动多,新风培育到位。通过“文化下乡”“百村百节”“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活动,利用文艺轻骑兵、文化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送春联等“文化下乡”活动,把文化大餐推送到农村百姓家门口,为老百姓带来精神上的“盛宴”。同时,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文明倡议等编成小品、山歌等,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示风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乡风文明新风尚。围绕过好“我们的节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实现上级有下沉活动、县级有主题活动、乡(镇)有自选活动、村级有特色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取得成效
寻乌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总抓手,策应乡村振兴战略,狠抓活动实效,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有效助推了全面小康,有机衔接了乡村振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助推产业更加兴旺
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手抓培训基地、产业示范基地、科普基地等阵地资源的融合,一手抓农业技术志愿活动的开展,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技术服务保障,并利用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极大提高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组织农技专家、技术服务志愿者、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开展产业政策宣讲、产业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群众增收脱贫致富门路,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支撑。
(二)助推环境更加优美
新时代文明实践给改造建设村居环境带来契机。寻乌县聚焦农村发展、群众所盼,以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为抓手,每村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五老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三支队伍,经常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域环境整治、“两违”建筑整治等志愿活动。动员群众以美化村庄环境为突破口,引导群众开展我们的主题节日、“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村民真正融入了文明实践大潮,成了农村的当家人。
(三)助推乡风更加文明
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孝老爱亲示范户、新六星文明家庭、“赣南新妇女”、清洁家庭等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扶德扶志、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自立自强、感恩奋进的精神品质,形成知党恩、铭党恩的浓厚社会氛围。发挥文明实践理事会牵头引领作用,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倡议书、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发布道德红黑榜,做到宣传教育与依法惩戒相结合,形成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陋俗的深厚氛围,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四)助推文化更加繁荣
寻乌县文明实践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全面实施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春联等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好文化进万家、文艺下基层等活动。定期开展文艺培训,培养乡土文艺人才,重点培训广场舞、客家山歌、民间乐器演奏等群众喜爱的项目,经常性开展乡村广场舞大赛等文体活动,打造一支群众身边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群众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