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三省的客家县,一个镇就有102个姓
2023/6/11 来源:不详我国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因文化、经济、政治因素,为了便于管理,于是划分了34个省级行政区,在省以下又有多个县级行政区。在县级区划中,于是就有了很多三省交界处、甚至四省交界处的县域,这样的县因地缘文化的关系,在三省之间起着纽带的关系,形成了特有的多元文化的特殊县域。
一脚三省,客家祖地
福建省西南龙岩市的武平县就是一个这样的县域,它毗邻广东蕉岭、平远两县,西接江西寻乌、会昌两县,是一处“一脚踏三省、三省一日还”的三省通衢门户,也是福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通道县域。
武平县地处武夷山脉南麓的丘陵和山区地带,群山叠嶂、山溪密布,植被丰厚,自然风光旖旎。它是一座始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年)的千年古县,也是传统的纯客家县,而武平勾连三省的地缘文化也要从客家说起。
武平县是客家祖地,为闽粤赣省际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纯客家县之一,为我国客家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的县域之一。
说起客家人,这个不以地域文化命名的民系,可是在我国、甚至在全世界都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我们都知道客家人的形成源自我国历史上多次的人口大迁徙,而客家人的源头一般认为是河洛(洛阳)一代。年前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和东晋的安抚,客家人第一次大约迁居到了汉江、淮水、汝水一代,最远至江西中部;唐朝时期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等战乱有殃及到了这些地方,于是中原汉民的第二大规模迁徙让他们到了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而三省交汇处的武平县因山高林密,适合族群避世生活,也成了客家人聚集之地。
而其后这里客家人又依次依据广东的惠州、梅州,之后广西、台湾等地,最后漂洋过海,走向了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
一镇个姓
武平作为客家人聚集的大本营之一,最初又是和客家渊源深厚的畲族人聚集地,客家文化在此扎根繁衍,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情。在武平县城西南方向不远处的留溪河畔有一个千年古镇中山镇,这里曾是唐朝时期武平的治所,这里最能彰显武平的客家文化。
中山镇仅有三个村落,人口不足万人,但是却有个姓氏在此生活,数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因而被称为“客家百姓镇”。中山镇另外一个客家文化特色是与客家话兼相使用的军家话,像一个独立的语言孤岛,处在客家的包围之中,历经五六百年而不衰。无论是多姓氏,还是军家话都凸显了武平是一处以外来的客家人和睦相处的客家特征,也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明武平县是一个客家汇集之地,又是客家走出闽西,走向广东之地的文化发源之地。
武平的每个村镇的名字都凸显着客家的文化,譬如民主乡、文石下等等,而岩前镇的客家人保护神定光古佛海峡两岸共同祭拜的圣地。
武平的客家渊源,甚至它作为中央苏区县,还是红军入闽的第一县,老一辈革命家曾三进武平。民主乡高书村是年2月红四军入闽第一村,从年10月成立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到年10月解放,20多年红旗不倒。由此可见客家祖地不仅仅是客家人,红军也喜欢这个客家县。
武平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客家县,客家文化之灿烂,在全国也不多见,而究其原因,或许因为其好山好水,在历史人口大迁徙的时代,毕竟大多数人是躲避战乱的,武平的山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而它又处在三省的通道上,人和文化在此汇集,形成了不一样的武平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