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方案出台一周年,苏区客邑如何破题

2024/6/1 来源:不详

梅州没有海。作为一个岭南内陆城市,梅州向东南距最近的海有多公里;向西南距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也有多公里。这样一个“两不靠”的地区,曾有过“东学梅州”的荣光,近年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一度处于下滑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梅州融湾入海,正是要打破这样的“围龙之困”。年9月,《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梅州方案》)获国家批复实施,明确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打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城市和粤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区两城”战略定位。梅州致力把“两不靠”的劣势,打通为“两相通”连接点。山“呼”海“应”不为远,融湾入海正当时。《梅州方案》出台一周年,苏区客邑实现了怎样的破题?对区域协调发展又有怎样的启迪意义?《南方》杂志记者展开蹲点调研,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寻找答案。蹲点调研一:融湾入海“闯”出围龙建设高铁、扩建高速……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交通必然是先行官。梅州路网建设对速度、对容量的追求,也映照着欠发达地区对融合、对振兴的渴求。行车走在梅州的路桥,有时会有一种城市无缝对接的错觉。梅州城区车水马龙的主干道客都大道的尽头,是广州大桥;梅县区梅州大道左转,就是广州大道。这都是广(州)梅(州)对口帮扶协作十多年来,在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记,也为梅州融湾积蓄了势能。“梅州不是天生落后,也不会永远落后。”走马梅州,《南方》杂志记者明显地感受到,各县(市、区)、各行业都铆足一股劲,今年频频有大动作。蹲点调研二:红色苏区写好绿色发展文章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梅州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故乡,也是全国闻名的红色苏区。开年以来,在一片片开工、开跑、开干的实干氛围中,“高质量发展”成为热门关键词。“融湾入海”正当时的梅州,正积极从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展开“绿美梅州”的画卷,以“产业村长”等创新机制推动“百千万工程”。蹲点调研三:省界上的“握手”“欢迎您再次光临广东。”在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粤闽两省交界处屹立的省门上标着几个大字。从这里一步跨过去就是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再往西不远,就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这片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带,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活动区域,书写了“风展红旗如画”“战士指看南粤”的革命篇章;现在三省相接之处,又一场关于区域协调的改革正在进行,去年底拔地而起的广福工业园正在建设中,合作共建的项目纷纷落子……这是新一轮的“比学”,也是新一轮的“握手”。走读述评:转变思路才能跳出内陆跳出梅州看梅州。高质量发展不是发达地区专利。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坚定不移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是梅州苏区振兴的时代机遇,对梅州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也是梅州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的责任担当,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奋发进取。数读:数说红色古邑新发展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融湾交通建设、融湾交通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如何从这些关键词以及背后的数据看梅州的发展?练学华林若川杨洋李育蒙许俊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