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法院联村共治法润乡风
2022/8/30 来源:不详近年来,寻乌县法院大力弘扬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唯实求真”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逐渐形成了“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
近日,在澄江镇周田村,王小林、王月明、王富林三位亲兄弟为了块地而争吵不休,王富林认为这块地是父母分给他的,两个哥哥的行为属于侵权,非要告哥哥们不可。其实,三兄弟争执的根源不在于圈地种果,而是王富林想要在这块地建房,而他的房子一旦建起,两个哥哥家的出路就没了。
弟弟王富林说:“我没必要跟他打架,所以我只有利用法律途径来解决。”而二哥王月明说,“现在他一告我们,我们兄弟感情没有了。
王家三兄弟原来关系和睦,这两年因为赡养父母、做房封路等问题才矛盾渐深,看到孩子们不和,两位老人心如刀割。
寻乌县法院澄江人民法庭庭长罗云亮说:“其实他这个根源还是在于这个道路的通行权的问题,如果没有把这个矛盾的根源化解掉,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对王富林的诉求,澄江法庭没有立案,而是邀请村干部和退休教师组成调解团队将法庭搬到王家,就此事进行调解。
寻乌县法院澄江人民法庭庭长罗云亮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当事人说事,从亲情的角度,从法律的角度,多方面开展兄弟三人的工作,通过相关法律的解释、声明,最后找准他们利益的平衡点。
想要找准三兄弟间的平衡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纠纷已不是一个两个,经过调解团队一个小时的调解,矛盾在一点点减少,距离在一点点拉近。
“五老”调解员王柏松说:“要从理论上,教科书式的教育他们要团结,也用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教育他们。”
在调解团队的努力下,王家兄弟最后达成调解协议,由王富林拿出另外一块地和哥哥交换,最后三兄弟握手言和,两年多来的矛盾得以化解。
前段时间,留车镇发生一起摩托车事故,驾车人邝某受伤,乘车人侯某死亡,而两人都还是初中生。事故发生后,侯某的父母要求邝某和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在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留车法庭决定先组织诉前调解。
该起事故中,邝某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依据法律,侯家向邝家提出70多万元的赔偿要求,但他们也清楚对方没有这个能力。侯添辉夫妇都在深圳打工,他们不想这件事久拖下去,更不想内心的伤疤一再被人揭开。通过调解,邝家承诺在年6月30日前,分三次向侯家支付赔偿共25万元。
寻乌县法院人民调解员梅声传:“法院判被告按照标准去赔偿六十万或者七十万,其实他也拿不出来,拿不出来他也很难,对这个家庭来说很难执行,为了避免以后更多事,还不如就现在来解决。”
寻乌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俊:“判决在执行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激烈的一些情况,对这个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度来讲,我认为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最好的方式,我们的司法,要有力度,有是非,有温度,不是说谁恨谁有理,谁闹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这种和稀泥的做法我们是不赞同的,所以我们在调解当中始终要给老百姓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据了解,年以来,寻乌县法院受理诉讼案件连续两年实现止增下降,寻乌县实现了16个无讼村,另外,年诉讼案件在3件以下的村有73个。寻乌县法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继年之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寻乌经验再次被写入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