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县记寻乌,好呀
2022/9/24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寻乌县,是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于万历四年建县,取名长宁县,民国3年改为寻邬县,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名寻邬改为寻乌。
寻乌客家文化
寻乌是客家摇篮,境内全部是客家民系,民风比较淳朴,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是指在赣州市辖区内设立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设立的特定区域。
周田客家古村,处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是江西省政府批准的江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有赣、粤、闽的“三省通衢”之称。周田村在3平方公里之内建有二十八座方形围屋、学堂四座、茶亭一间、客栈四栋、药栈一间,水车油坊一座,古寺庙五处。由大批客家富商建造的18座(现存完好的有15座)客家围屋民居,是较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筑。
寻乌红色文化
年冬,刘维炉、刘维锷和古柏等组织农民暴动队。年3月25日,古柏等领导了寻乌贫苦农民攻打寻乌县城国民党县衙,这就是寻乌有名的“三·二五”农民起义暴动。失败后,在黄沙坚持斗争。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到寻邬时,红4军一部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第21纵队,古柏任政治委员,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0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员会军事委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毛泽东旧居
坐落在城南马蹄岗上,是一座河石石灰砌二层楼房。此楼建于年,原是一耶稣教牧师住宅,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寻乌调查”。红军撤走后,国民党派兵攻占寻乌,烧毁了这座小楼,直到年才按原貌重新修复,并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的“毛泽东旧居”楼房宽厚而雄伟,正面和右侧屋檐鼎立着八根米红大圆柱,构成一条宽三米的直角走廊。苍劲青翠的樟树,刚毅的铁树,一簇一簇的桔树,环护着毛泽东旧居,青枝绿叶,红楼青瓦,交相辉映。小楼右边是寻乌调查陈列馆,里面陈列着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和文史资料。
镇山高阁
位于县城西巅,现辟为革命烈士陵园。由于此楼盘踞周围众山之上,登楼远眺,诸峰林立,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俯览寻城,—排排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一览无余。镇山园内建有庄严幽雅的革命烈土纪念馆和高大雄伟的古柏烈土纪念碑,园内柏树长青、鸟语花香。夏夜降临之际,这里幽静的环境引来了一群群散步闲聊的男女老少;一抹晨曦刚过,这里又聚集了许多闻鸡起舞的老人,欢跳健身的少年,他们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晨练的吆喝声与悦耳的鸟叫声汇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
民俗文化
解放前,由于寻乌地处偏僻山区,文化事业十分落后。解放后,寻乌人民本着汲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宗旨,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文化设施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艺术大放异彩,在满足全县人民不同层次的各种文化需求方面,历代流传的文艺活动有龙灯、舞狮、迎故事、鲤鱼灯、竹板歌、采茶舞、汉剧、杂技、民歌等。截至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剧院1个,文化站15个;采茶剧团1个。
迎故事活动是寻乌一带特有的民间娱乐方式,它是用戏剧人物造型,以2个以上小孩化妆成某出戏中人物,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由数人抬着的一种活动。“迎故事”活动来源不明,活动时间各异,是寻乌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每次举办时,数十里外的群众携男带女前往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根雕艺术是以七分自然之奇和三分人工之巧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作的造型艺术。因其具有千姿百态、独一无二的审美特征而显得高雅华贵,是人们美化生活、馈赠友好、永久收藏的艺术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林木繁茂、树种齐全的资源优势奠定了我县发展根艺的厚实基础。随着根艺创作理论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和技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寻乌根艺定会冲出赣南,走向全国,跨人根艺的先进行列。
书法艺术和诗词教育寻乌年在全县推行“写字教育”工程,举办了以“果欣杯”为果业品牌推广模式的两届“中国书法篆刻大奖赛”。诗词教育进校园活动深入推广,寻乌已批准为“赣南诗词教育基地”和“江西省诗词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