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并非原定起义时间,起义军面对围追堵截
2023/10/30 来源:不详第一军情作者:打火机
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在年8月1日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这次起义宛若一道晴天霹雳,划开了当时中国黑暗的天空,为中国革命重新指明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次起义成功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军队,打出了7位开国元帅,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走出了粟裕,陈赓,许光达等3位大将。一场起义能够诞生这么多将领,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十分罕见!
众所周知,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这样的5人排序。但鲜为人知的是,最早提及南昌起义的一个关键人物恰恰被遗忘了,他就是李立三。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5人组建了临时中央。主要工作部署了中央机关从江西九江撤往上海的计划,同时考虑联合国民党左派,南下广东实现二次北伐的战略目标。不过这次常委会决策中根本就没有提到南昌起义的打算。7月20日,举行了第一次九江会议。在会议上李立三首次建议将部队集中于南昌城发动起义,因南昌距离九江很近,只有一两天的路程,可以随时驰援。再加上南昌交通不便,敌人只能通过一条公路增援南昌,但短时间难以成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下子站稳脚跟,所以尽快发动南昌起义比直接挥师广东要有利的多。
听了李立三的汇报后,时任共产国际代表的鲍罗庭没有说话,而中共元老瞿秋白和张太雷则表示同意。为支持此计划,瞿秋白马上动身赶往汉口向中央汇报,但李立三等不及中央的指示。在年7月24日举行的第二次九江会议上决策成立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全权负责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以贺龙第20军人,叶挺第11军第24师人和第4军25师,第11军第10师以及朱德的军官教育团为起义主要力量,总兵力2万余人。于7月28日前全部集结于南昌,同一天晚上发动起义。
周恩来是第一个收到李立三报告的,但他不同意在南昌起义,认为起义的最佳地点应该设在九江南浔。对此李立三坚决反对,因为九江已有敌军部队聚集对起义局面十分不利。同时叶挺贺龙部队已到达南昌,南昌起义势在必行。最后周恩来被李立三说服,改起义时间为7月30日晚上。不过在这关键时刻,出现了不同声音。7月27日清晨张国焘到达九江他要求重新讨论起义,并提出应该征得张发奎的同意才能成行。
此举同时激怒了周恩来和李立三,他们先后拍案而起。事后周恩来说,这是自己人生当中第一次拍桌子。眼见起义部队不断在调动,知道起义秘密的人已超过数百,起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张国焘只能少数服从多数,最后经过再次讨论,将起义时间定在8月1日。
年8月1日凌晨2点钟,按照前敌委员会指示,起义军兵分两路,向南昌城旧藩台衙门,车站以及天主教堂,百花洲等处的敌军发起进攻。经一夜激战到天明,全歼守军3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5千挺,弹药70余发,大炮数门!起义成功后中共中央成立革命委员会,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该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以及反对帝国主义和新旧军阀的决心。8月2日南昌各界举行了万人集会,庆祝起义成功以及革委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光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8月3日,国民党调集大军围攻南昌,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按照中央指示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城,计划经瑞金,寻乌县进入广东省,再攻占东江地区作为根据地,努力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后再攻取广州。当起义部队进入到南昌东大门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出该师的共产党员,率部脱离而去。由于部队撤退仓促,未经整顿,加上天气炎热,造成减员损失颇多,从之前的2万余人一下子降到了1.3万余人。
年8月25日,撤退南下的起义军遭遇了国民党军钱大钧部9千余人的阻截,双方血战5天,先后歼灭钱大钧部6千人,自身伤亡2千余人。此战后主力部队改道东进,欲从福建省南下广东于9月22日攻占广东大埔县三河坝,以25师负责驻守阻击后方敌人。23日又占领潮汕,由第3师否则驻防。为此国民党调集3个师1.5万人组成东路军进行围追堵截。9月28日起义军和东路军在揭阳县遭遇,双方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千人,只能向揭阳撤退。
年10月3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最后一次会议-流沙会议,这次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当时他发着高烧,脸色显得碧青。将起义失败原因做了一次简单总结。但会议开到一半就有哨兵报告,敌军尖兵出现。大家只好草草收场,各自分头撤退。在混乱当中给周恩来抬担架的队员乘机溜走,他身边只剩下聂荣臻和叶挺,三人中只有叶挺有一把小手枪,他们只好搭乘一条小船辗转到香港。
10月5日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转移途中与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人,这人被改编成一个纵队,成为了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基础,战斗力核心,南昌起义的火种由此保存了下来。
声明:已发现多家媒体未经授权转发第一军情文章。为尊重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