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结合泽乡野寻乌县人民法院发挥
2022/8/30 来源:不详北京好治疗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帮助乡村组建“五老”调解队、妇女执委会等自治组织,汇聚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推行“”模式,联手乡村实现巡回审判全覆盖,把审判教育和诉讼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农家门口;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推送机制,广为发布,让失信者无处遁形、付出代价……近年来,寻乌县人民法院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参与乡村治理,不断推进解决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构建起以“三治”完善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群众参与,让自治更具活力
近日,笔者来到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但觉安宁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村在全镇是个大村,还是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呢。”圳下村党支部书记刘周园自豪地介绍,村民的矛盾纠纷大多在村里得到解决,年至今没有一起纠纷闹到法院,“这跟我们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有很大关系。”
村里的党员刘志华曾担任圳下村党支部书记,现在是该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调解队成员之一。他说,村中民风淳朴,长者的话在大家心中都有很重的份量,调解队员就经常用“老脸皮”和“磨嘴皮”去说和。调解队成立以来,已经调解了数十起纠纷。
他说了一个例子。圳下村是一处潘姓聚集地,村民潘庆和潘明是两兄弟,两家责任山相邻。由于界址不明确,双方一度发生激烈争执。镇里村里多次组织调解,都无功而返。“之前我们主要调解一些简单纠纷,遇到这种财产纠纷,有时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我们无法辨清法律依据。”于是,刘志华向寻乌县人民法院挂点吉潭镇的法官黄琼林请教。再次调解时,不仅有法官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刘志华还适时说起客家祖训,劝导双方明白什么叫“打不断的亲情,骂不开的邻居”。最终,兄弟俩在刘志华等长者的共同见证下,各退一步,重新划界,冰释前嫌。
在挂点法官的促进下,圳下村“五老”调解队、妇女执委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相继组建。队长、会长均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法官帮助这些自治组织制定了完备的议事规则、章程等。
顺应新形势,寻乌县人民法院出台《关于邀请农村“五老人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指导意见》,通过选派干警担任理事会顾问、支持陪审员参与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发放便民联系卡等方式,制定落实系列举措,持续汇聚起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
深入普法,以法治促进文明
“罗庭长,进来喝杯茶啊。”近日,寻乌县人民法院澄江法庭庭长罗云亮前往澄江镇谢屋村调解一起邻里纠纷。一路上,不时有村民和他打招呼。
“寻乌最边远的乡镇距县城有多公里,有些老乡一年也难得出村一次。”罗云亮告诉笔者,为了实现司法服务“一个不能少”,寻乌县人民法院从年开始,将原来的“县机关—中心法庭—各乡镇”的巡回审判模式,转变成“”巡回审判模式,即“一个员额法官联系1个乡镇,全县设置2个中心法庭、5个巡回审判法庭、60个巡回审判联系点”,实现巡回审判全覆盖,推行“诉讼服务在一线、调查研究赴一线、巡回审判到一线、判后回访去一线”,让案件当事人不出乡、不出村甚至不出家门,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审判服务。
“乡村巡回法庭就地开庭审理,这是最好的普法宣传课。”罗云亮介绍,寻乌县人民法院建立驻庭值班制度,专门设立圩日法庭、假日法庭,利用圩日、假期等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取证,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就地履行。年以来,巡回法庭共办案件,调解农民矛盾纠纷78起。
寻乌地处三省交界,人口流动性强,赌博歪风一度猖獗,严重破坏家庭幸福、影响社会稳定。寻乌县人民法院院长吕纲翔告诉笔者,年起,该院进一步加强专项整治,对赌博犯罪案件采取高压态势,一律从严惩处。3年来,该院对82件赌博犯罪案件的名被告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就高处以罚金,定期发布典型案例,营造“不能赌、不想赌、不敢赌”的文明乡风环境。
创新传习,用德治教化人心
“我以前不懂法,现在知道错了。我马上交钱,希望法院将我从失信者名单中删除。”简陋的戏台上,寻乌县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赖月生将规避法院执行的“老赖”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日前,寻乌县人民法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在澄江镇谢屋村“新时代传习所”开展宣讲活动。
寻乌县人民法院将“新时代传习所”搬进乡村祠堂、文化广场,把“高大上”的文件精神、严肃的法律条文,以接地气的宣讲方式“送法进乡村、传法入人心”。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曝光失信被执行人,让他们无处遁形。”赖月生介绍,从年9月开始,寻乌县人民法院通过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