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司法为民之路人民法
2022/10/8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政法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近年来,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中国经验”正日渐成熟,人民法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为民创新发展之路。
一个大格局:开展多元纠纷解决力量总动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人民法院全面落实总书记要求,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将“诉源治理”融入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着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整合多元化解资源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大格局。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山西、陕西、辽宁等多地法院主动争取党委、政法委、综治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拓宽纠纷解决渠道,构建起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法官调解于一体的立体化、全网式多元调解工作格局。
北京法院诉调对接“四个一”工程
人民法院正积极发挥司法引领推动作用,开展多元纠纷解决力量总动员。北京法院依托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整合94家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形成了覆盖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纠纷类型的纠纷化解体系。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法院联合区政府成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化解行政争议。海南省三亚法院整合调解资源,形成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政执法部门“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人民法院将诉前矛盾化解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
河北法院依托“一乡一法庭”建设,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体系。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人民法庭大力推进“引导分流+办案指导+参与治理”的综合工作模式,形成了以“村镇先调、法庭兜底”为亮点的“龙山经验”。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延伸人民法庭职能,培育发展“五老”调解员、说事评理员等民间新乡贤,推行以社会自治手段化解民间纠纷的“五老”调解和“说事评理”机制。江西省寻乌县人民法院充分运用客家乡土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探索出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建立“封调禹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17个乡镇街道和多个乡村社区建立调解中心和调解工作站,年化解案件多件。
河北法院“一乡一庭”全面覆盖
在内蒙古、新疆、青海、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法院推行符合少数民族特色的调解工作法,加大双语法官的培训培养力度,运用民族风俗化解矛盾,邀请人民调解员深入田间地头、牧区农场办案,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服务,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一种新手段:以信息化推动诉讼服务智慧升级
近日,辽宁大连罗东宇律师向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寄来感谢信。他在鼓楼区法院体验到一站式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获得法官专注耐心的解答,让他印象深刻。
近年来,全国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四化”建设要求,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国家法院建成诉讼服务中心,集庭审外的辅助性、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于一体,基本形成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及移动终端、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24小时自助法院、电子阅卷室、导诉机器人、诉讼辅导机、诉讼风险评估机、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等设备已成为大多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熟面孔”。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人民法院全面促进诉讼服务工作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推动诉讼服务智慧升级。
目前,全国超过80%的法院已开通网上立案服务,超过50%的法院支持当事人自助立案,超过30%的法院可以提供跨域立案服务。
重庆法院打造线上纠纷化解平台
重庆法院整合网上诉讼服务功能,开通“易诉”平台和“重庆易法院”手机APP,将线上服务功能增至余项,凭借一部手机、登录一个系统,可通办全市法院各项诉讼事务。山东法院推动诉讼服务向网上转移,中基层法院普遍设立自助服务区,打破8小时工作限制,当事人可自助办理立案、交费、信息查询、文书打印等25种业务。天津法院推进全市辖区内跨域立案,依托法院自助服务一体机和诉讼服务网,打造京津冀半小时立案圈。贵州27个中基层法院开通诉讼服务APP,12个法院开通手机网上立案和诉讼费缴退,推动诉讼服务向移动终端拓展。浙江微法院集群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