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产业有就业有配套深圳对口支援寻乌结硕
2022/8/13 来源:不详赣州寻乌据“五岭之要会”,扼“闽粤之咽喉”,一县连三省,与广东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风俗相近,是江西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年1月6日,《深圳市与寻乌县支援合作工作方案》出台,寻乌成为江西省唯一一个由深圳市支援合作的县(市、区)。
6月7日至8月,粤港澳主流媒体采风团一行走进寻乌县,探访了深圳援建的幸福小镇、东江水源头太湖水库,了解寻乌近年来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以及对接融入大湾区的做法和成效。
打造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双创小镇
“大约40%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产业园种植的一等品蔬菜正在申报‘圳品’,我们与深圳蔬菜配送等企业等都有合作。”幸福小镇智慧蔬菜产业园每天新鲜采摘的蔬菜、水果大部分销往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等大湾区。赣州宜源华生态农业总经理陈剑平去年开始在幸福小镇蔬菜产业园承包了多亩蔬菜基地,他告诉记者,基地产量大时需要一两百位工人。
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幸福小镇智慧蔬菜产业园带动了寻乌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寻乌县大棚蔬菜面积达1.5万亩,一年四季可为市场供应新鲜优质的蔬菜瓜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供基地打下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据了解,幸福小镇是中宣部协调深圳市支援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深圳先后援建1亿元建设,打造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双创”小镇。小镇坚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念,致力于发展绿色化、致力蔬菜数字化、致力于群众幸福感,实现了“三个有”,即有产业、有就业、有配套。
“幸福小镇以数字农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客服、电商、文创、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使小镇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小镇。”幸福小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小镇还充分挖掘客服中心、电商企业、蔬菜基地、环境卫生、旅游餐饮等用工需求,带动周边余名群众就业创业,其中贫困群众近80人,人均增收1万多元,使小镇成为充分就业的创业小镇。通过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养育未来、商超、餐厅、游步道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了5分钟生活圈,让小镇成为幸福的宜居小镇。
年5月18日,在深圳市与赣州市共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签约仪式上,深圳市与寻乌县支援合作期限延长5年。
东江源头水质长期保持II类水以上
东江是粤港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源,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源区涵盖寻乌、安远、定南三县。
东江发源于寻乌县三标乡桠髻钵山,境内东江流域面积达平方公里,占江西东江流域面积的58.5%。寻乌每年流入东江的水资源总量达18.3亿立方米,占江西境内流入东江水资源量的62.7%,是省内流域面积最大、流入量最多的东江源区县。
寻乌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多措并举保护东江源生态环境,构建县、乡、村三级保护体系,让东江源保护无缝隙、全覆盖。
“寻乌县对每个乡镇出境断面水进行监测。水源乡作为东江源头乡镇,长期致力以生态环境保护,出境断面水一直保持在II类水以上。”参与太湖水库建设的寻乌县水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古赟非介绍,为保护水库源头水源水质,在建设太湖水库时,对上游的两个半村实行了整体易地移民搬迁。
据了解,太湖水库工程位于寻乌县境内珠江流域东江源头寻乌水上,为省重点工程,是江西省第一个水利PPP项目,也是寻乌县一号民生工程。该工程以供水为主,兼有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日供水能力可达5.53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可达万立方米,可解决县城、水库下游4个乡(镇)及工业园区共18.77万居民的生活及部分企业的用水需求。
(原题《有产业有就业有配套!深圳对口支援寻乌结硕果》)
来源:读特客户端
本文来源:深圳特区报